【生命教育】全港首個六天畢業活動,小學辦「未來週」學「未來思維」|《點解生命研究所》

陽光照耀,熱風輕拂,七月夏季,蟬鳴起伏,正是莘莘學子畢業之時。

小學階段的結束,正是邁向青春轉大人的起點。

若要為六年級的學生舉辦一個畢業活動,你的想法是甚麼?

既對學生日後的升學有幫助,亦對其生活有啟發?

同時能夠:

畢,亦樂乎?

畢,生難忘?

畢,可一世?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別出心裁地為全級六年級學生,舉辦全港第一個為期六天的畢業主題體驗活動:「未來週」——總結孩子「過去」的學習生涯,聚焦個人「現在」的強弱機危,裝備他們迎接「未來」的三大「未來思維」:成長思維、幸福思維、設計思維。

我在找尋裡邂逅未來,也遇見自己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是「未來週」活動的主持

「某一天,機器人伴侶叫我起床,然後搭空中計程車去上班。
待在家的我,吃完無人機送來的早餐,登入元宇宙開始工作:確認太空垃圾的清理進度。
中午,我拿出AI健康管家調配的營養原料,3D列印出健康的午餐。
傍晚,機器人伴侶回到家,我們搭上極音速飛船,一小時就抵達美國的太空站,和朋友會合後,我們乘著太空船一起到火星度假。」

以上的內容並不是科幻電影的情節,而是即將出現的未來生活,摘自《2040世界未來報告書》。如果這些「未來」已悄悄地崛起,甚至不經不覺地踏進我們的日常,我們的教育應如何改革,以讓學生洞察劇變的未來,掌握潛在的發展機會,在將來好好生活?

這間學校夥拍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其創辦人及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表示,這個畢業活動的主題是「尋找自己未來的定位」:

「孩子將在未來,邂逅一個怎樣的世界?與此同時,他們將在未來,遇見一個怎樣的自己?前者是與未來『連結』,以對未來有『希望感』,後者是與自己『連結』,以對自己有『能力感』。這兩個焦點,正是回應近年學生對未來及自己感到不知所措,快樂指數大幅下降的現況。」

林老師期望活動能讓學生體會「未來思維」的重要:

「【未來思維】由三種重要思維所組成:第一種思維是『成長思維』,如何在逆境中自強成長;第二種是『幸福思維』,如何在細節中找尋美好;第三種是『設計思維』,如何聆聽內心創設未來。這是我們送給六年級學生無形但有力的畢業禮物。」

過去是經驗,現在是實驗,未來是考驗

蔡碧蕊校長認為生命教育有助打通孩子的「生命經絡」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未來就業報告》指出,2025年需要的人才需要思考變通、主動學習、應用解難、設計創造,即從「I型人」(單一專長) ,轉變為「π型人」(雙專長),社會需要「通才」。

蔡碧蕊校長一直致力推動各類創新的生命教育,繼去年為這屆學生舉辦以挫折為主題的「挫節」主題週後,今年希望在他們畢業前,跟他們從多元的體驗活動中探討「未來」的課題:

「去年舉辦的『挫節』,是以逆向的方法,正面地協助學生處理生命中負面的事情及情緒。我們根據這個經驗,今年希望進一步讓孩子掌握自己的人生,遂以『未來』這個概念,讓他們對生命有更多的理解及體會,希望藉此打通他們的『生命經絡』。」

吳滿堂副校長期待學生掌握「三個時空」下的自己:

「在活動開始前,我預計『未來週』的活動,就是讓學生認識現在很流行的科技新知,例如元宇宙、NFT等。然而,當活動開始進行後,我慢慢領悟到,這個活動是想告知孩子三個焦點信息: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以及未來的自己。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是環環緊扣的,讓學生了解到過去的經歷如何影響自己,從而讓他們願意認真規劃自己的未來。」

校方表示學校一直以來,也從生命教育入手,藉不同的體驗活動,教導孩子堅毅不屈的精神,不論在過去、現在,或未來也懂在挫折中成長。如同六年級班主任黃玉梅老師所說,

「生命教育就像水一樣,滲進人的心中。這些變化可能不是我們一時三刻能看到,但它確實已經存在於你的心中,也會在日後流動到你的其他身體部份,影響你人生中的不同範疇。」

不論未來變成如何,也要成為最喜歡的自己

「未來週」每天也有一個焦點,由「FUTURE」六個英文字母所組成

校方基於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設計了由六個英文字母「FUTURE」組成的六天的多元體驗活動 (Find、Unlimited、Target、Update、Renovation、Excellence),讓學生從頭三天的自主「輸入」(Input),到後三天的創新「輸出」(Output)。

第一天:Find (找尋)

  • 題目:「看見未來」VS 「看見未?來!」
  • 活動:未來戲院 + 未來學堂

第二天:Unlimited (無限)

  • 題目:「見步行步」VS「行步見步」
  • 活動:未來逆轉 + 未來展覽

第三天:Target (目標)

  • 題目:「要我做」VS「我要做」
  • 活動:未來機危 + 未來探索

第四天:Update (更新)

  • 題目:「不變」VS「萬變」
  • 活動:設計未來 + 話說未來

第五天:Renovation (創新) 

  • 題目:「創辛」VS「創新」
  • 活動:走向未來 + 寫給未來

畢業禮:Excellence (優秀)

  • 題目:「平凡」VS「優秀」
  • 活動:相約未來

每個「過去」都是值得紀念的時刻

班主任在「未來逆轉」的環節中,分享「回到過去想改變的一件事」

「未來週」其中一個活動是「未來逆轉」,邀請了校長及六年級10位班主任,分享「回到過去想改變的一件事」。

師長們分享自己過去,因一時吃飯不慎而導致破相、因少不更事而沒有善待母親、因沒信心而錯過接受一些挑戰的機會、因誤聽朋輩的話而耽於逸樂、因媽媽責備而放棄兒時興趣、因怕不成功而放棄參選賽事等。學生們專注傾聽,逐一紀錄老師的分享重點,並寫下「對過去師長說的話」。

班主任們收到孩子對過去自己說的話也眼泛淚光,備受感動:

「他們明白過去改變不了,但現在可以好好掌握了,從過去錯失中學習,活在當下,展望未來。」

校方認為,人生的旅途,學習溫柔待己,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是迎向未來的重要一站,值得駐足,配得深思。

台灣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曾紀錄以下這段對話,正如孩子對師長的「贈言」。

「假如有機會遇到過去的自己,你會怎麼跟他說呢?」

我會跟他說:謝謝你,

我知道你在那當下,已經盡所能做出最好的決定。」

要以「不變」的初心,應對「萬變」的未來

六年級學生設計自己的「NFT」(Never Forget Tee):留給未來自己的信息

甚麼是「NFT」?
我們所認知的「NFT」是虛擬商品,多為數碼藝術品;而且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所有人都可以把各種創作轉化成「NFT」。

「未來週」運用「設計思維」的元素,把「NFT」重新演繹為「Never Forget Tee」,即在一件白色Tee上,設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

設計主題為:「留給未來自己的信息」,換言之就是:

「有甚麼信息,你不想未來的自己忘記?」

此活動期望孩子能以「不變」的初心,應對「萬變」的未來——不論未來變成如何,也要成為最喜歡的自己。

六年級的學生,留了甚麼信息給未來的自己?節錄部份信息如下:

  • 陳瑩珊:未來可以隨時改變,由你現在努力來實現。
  • 蔡昌霖: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人,你要選擇自己的人生。
  • 曾靖童:你不能像過去的自己一樣在等待,你要向前看,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大半,因為你的一步就是夢的開始。
  • 黃梓晴:未來可能推測不到,但你現在可以改正得到。
  • 葉晶晶:你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看見就怕,不敢嘗試,那你便永遠無法成功。
  • 黎曦晴:世界就像是一幅畫,它是美麗的,充滿色彩的。我不能放棄,要有更好的心態去面對生命中每一個挑戰。
  • 羅睿淇: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只有提早放棄的自己。
  • 冼家宇:別忘了你究竟為何而堅持,為何踏上此路,不要走到終點,才發現自己原來迷路了。
  • 鄭然駿:你要選擇自己,抓住過去的自己,記住當初給你的信心和信任。
  • 葉芯鳴:我已至此,不要放棄。
  • 鄭力豪:如果你只是等待而不開始,隨時都可能錯過選擇的機會。
  • 胡熙玥:從明天起,做一個簡單而幸福的人。不沉溺於幻想,不庸人自擾,不浪費時間,不沉迷過去,不畏懼將來。
  • 仲恩滿: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 鄭玉婷:未來的自己,一定要努力、勤奮,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 胡群雅:生命就像一件華麗的長袍,它可能會沾上灰塵,可能會破損,但最後無論它怎樣,它都是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長袍。
  • 許芯淇: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不忘父母,不沉迷於過去。
  • 侯子洋:生活,需要追求;夢想,需要堅持;生命,需要珍惜;人生的路上,路需要堅強。
  • 馮一航:不要覺得孤單,因為你的身邊始終有人陪你一起前進。
  • 洪佳琳:未來的我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半途而廢,希望可以繼續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然後去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

首創跨境畢業禮,看見每個孩子的渴望

跨境學生及家長們特地製作了感謝旗,在畢業禮當天送給學校,以及全班也是跨境班的班主任黃兆儷老師

這間學校的六年級學生約三分一為跨境學童,歷經兩年半的疫症,他們也在網課中渡過,鮮有機會面對面與老師及同儕接觸。校方重視每一位學生,老師們口中常聽見「一個也不能少,個個都無比重要」這句話。蔡碧蕊校長說,每個生命教育主題週,例如去年舉辦的「挫節」,今年舉辦的「未來週」,定會把活動物資提前運至內地,讓跨境生跟本地生能同步經歷多元的學習歷程。

此外,亦有班主任因為全班都是跨境生,為了讓他們學得更好,更會與生命教育機構協調,由機構導師先跟其備課,然後自行帶領自己班的學習,跟本地生在生命教育機構帶領的日程下,同步進行活動。

畢業禮是一個階段的里程碑,對學生而言有相當重要的象徵意義。蔡校長說,六年級的班主任全體同意舉辦一個本地學生與跨境學生「同步」進行的畢業禮。校方為應屆畢業的跨境學生租借了一個可容納畢業生及家長的場地,場地的佈置跟本地實體畢業場地的佈置一致,同樣以「未來」為主題,目的是希望跨境生可以「親歷其境」。

當本地畢業生的名字逐一被朗讀後,禮堂的螢幕徐徐升起,跨境學童在現場直播中,逐一踏上台,香港現場的嘉賓、師生、家長齊報以熱烈的掌聲。校方更聘用了攝影師,在內地替畢業生拍照留念。班主任們跟他們進行訓勉時,老師及學生也感動落淚,場面動人。全班都是跨境學生的班主任黃兆儷老師,更訂製了自己的人型紙牌運至內地,在畢業禮後「驚喜現身」,跨境學生紛紛排隊合照,令出席的內地家長們讚賞不已。

林秋霞老師說:

「甚麼是教育?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教育就是當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後,剩下的東西。

這班跨境生經歷了兩年半的網課,但他們同樣經歷了老師們不離不棄的愛。

長大後即便忘記課本所學,也定不會忘記,在過去的這個時空中,曾經如此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