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小學辦聯「幫」週,從尋人中尋「仁」|《點解生命研究所》

校長不見了?究竟校長去了哪裡?校長現在是否平安無恙?
全校師生收到了「怪盜Y」的戰書,原來校長是在「怪盜Y」手上。
為了營救校長,全校師生化身為聯「幫」密探,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尋人之旅。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全校學生,舉辦一個名為聯「幫」週的正向教育體驗週,三天活動聚焦正向教育裡的「正向關係」,透過多元的體驗任務,讓學生在守望相助的團隊合作中,成為才德兼備,情理並重,有情有義的新世代人才。

正向關係裡的關懷力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在活動中飾演「HK News」記者一角

這場營救旅程,從一則新聞報道說起:

「在葵青區葵仁樓,一名林姓中國籍男子失蹤超過72小時。警方發放了該名男子生最後露面的閉路電視片段。從片段中得知,男子步出升降機後便音訊全無。消息亦指,林先生正是位於葵仁樓附近,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的校長。」

與學校合辦是次體驗活動,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表示,學校生命培育組團隊,特地為這個主題週製作了一段【校長不見了】的特別新聞影片。學生根據此影片中的時、地、人、事等線索,要在三天中同心合力尋回校長。

「這個活動的重心是培養學生正向關係裡的關懷力,一來回應疫症停課下,面授課堂減少,削弱孩子的社交能力;二來希望透過強調人與人的關懷互動,從而提升孩子的快樂指數。」

林老師補充說,現存不少研究顯示,人們快樂與否,在乎個人與他人互動的品質,而不只其所擁有物質的多寡。換句話說,一個人若想更快樂,就應具備感受到與他人的親近、對他人表達關懷的能力。

「這個聚焦關懷力的主題週,期望帶出『不是於最好的時光裡有你們在,而是有你們在才是最好的時光』之生命教育信息。」

從尋「人」中尋「仁」

學生在聯「幫」週期間表現積極投入,踴躍參與各項的體驗活動

這趟「尋人記」,既是「尋人」,更是「尋仁」。

陸雪瑩副校長說,主題週表面上是以「校長不見了」作為查案的開端,當活動一路開展時,學生漸漸發現要幫助他人,抱持「仁慈」的心舉足輕重。這從校長不見了的地點「葵仁樓」可見端倪:協助他人時,需要「攜仁」,意思是指「攜帶仁慈」。

各班的班主任落力地鼓勵學生製作不同的作品

甚麼是「仁」?以下節錄部份老師對「仁」的理解:

  • 林逸龍校長:重心出發,因觸動化作行動,「人人仁,事事美」來挽救世界
  • 陸雪瑩副校長:仁義、有愛及同理心,才能活出「仁」
  • 龍家輝老師:仁是將心比心
  • 梁敏琪老師:仁是以人為本
  • 吳美珊老師:「仁」是二人同行,需要有同伴,並肩同行
  • 黎傑良老師:仁即仁慈、仁愛、仁德,乃人之根本
  • 林秀枝老師:「仁」是「仁心」,即愛的投射,願意付出,以鼓勵、安慰及幫助別人,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
  • 陳慧姿老師:仁是互助互愛,懂得尊重及愛惜他人
  • 伍詠芬老師:仁慈愛心,發自內心,以己之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被忽略的人
  • 梁蔚琪老師:「仁」代表要合作,除了可解讀為「仁慈」外,部首「人」加右旁「二」,指要多於一人合力
  • 曾佩盈老師:對人有同理心,以友善的態度對待別人,會易地而處,考慮別人的感受,待人寬容
  • 呂欣玲老師:惻隱之心,能察覺到身邊有需要的人,繼而以真誠的心向這些人伸出援手
  • 陳志華老師:不計較回報,不需要別人讚賞,滿足內心

關懷他人時需要的元素

林逸龍校長在活動期間,一人分飾三角,分別是不見了的校長 (圖下方右)、校長的孿生兄弟 (圖下方左),以及「怪盜Y」(圖上左及右)

林逸龍校長認為,要讓學生知道幫助、關懷他人前,需要裝備一些「軟實力」,例如:同理心、責任感及使命感,這一切也是應對社會冷漠的重要能量。

「我們舉辦這個活動的原因,可用『刻不容緩』去歸納,現今整個世界的價值觀和趨勢變得越發自我,因此教育需及早介入,我們以全校模式舉辦主題週,是希望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及幫忙的美好,這不單有助其個人成長,促進人際關係,更是為整個社會未來的福祉作預備。」

林校長續說,

「無論甚麼年級,我們相信當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只要用心聆聽、思考和感受,就像播種一樣,看看何時收成以及如何收成。」

學生對「幫忙」的理解相當多元及有啟發性

活動過後,學生對「幫助」的理解更宏觀及有深度。甚麼是「幫忙」?節錄學生對「幫助」理解如下:

  • 6H王舜希同學:幫助是「仁」,人+二 = 仁義
  • 3H蘇雨涵同學:朋友有難,不可以知難而退
  • 4L洪詩瀚同學:朋友有困難,不能袖手旁觀,應該伸出援手
  • 6F李俊希同學:不能夠以別人的外貌就決定幫不幫助人,不管別人的外貌和身份,只要別人有困難就要幫助人
  • 5H盧卡斯同學:不分時間和不需要理由的,看清別人有甚麼困難或需要,默默去幫助他人,無需要別人知道。互相幫助令社會變得更美好。「幫助」要有愛心、仁愛、真心去幫助的
  • 5F吳家豪同學:不論何時、何地、何人、何時都要幫助有需要的人,但也要用正確的方法和要全力以赴,不要留有餘地去幫助別人
  • 6F王建津同學:幫助是聆聽別人的困難,而作出最適合的應對方法
  • 6H曾銓芝同學:互相依靠、互相相信
  • 5F溫敏婷同學:當有人有困難時,和他一起解決
  • 5F盧曉樂同學:是一種行為,不為利益,毫無責任的為一個有需要的人做的事
  • 4F張芯媛同學:真心和有誠意,才是真正的幫助
  • 4F石芷瑜同學:勇敢是幫助的代名詞,所以我們要勇敢地幫助別人
  • 5L陳惠琳同學:幫助是在適合的時候做出適合的幫助,如果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別人可能只會火上加油
  • 6H鄭樂怡同學:別人幫助你,需心存感恩,並常留於心中,以後要預幫助你的人一樣,幫助其他人,把愛心傳遞下去
  • 6F許倩彤同學:幫助他人不一定要讓他人知道,在背後默默地付出,也會收穫一份喜悅
  • 4H盧思宇同學: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怎樣對你。例如:別人在分享自己的事情時,你卻東張西望,沒有聽他說的話。你正在分享自己的事情時,別人東張西望,也沒有聽你說的話,你心裡是不是很難過和傷心?
  • 4F楊以諾同學:幫助是果子,是由仁樹生長出來的,它由仁慈、仁愛、仁心作根,人類作幹,決心作樹葉,最後長出了它
  • 6H 何傲同學:幫助是一把鎖匙,打開人與人之間心扉的門;幫助是一種天然的藥物,治癒人的心靈;幫助是一枝畫筆,為這個世界繪上美麗的顏色
  • 4F黃逸熹同學:我認為幫助有四個元素:善良、勇敢、溫暖和幸福

柔軟的心最有力量

「校長不見了」的尋「仁」活動,全校師生化身為聯「幫」密探,以戲劇形式推動正向教育

這場營救之旅,關於「人」:

寫好一個「人」字,只需兩劃。

做好一個「人」,卻要一生。

同時,更關於「仁」:

你是怎樣的人,就會吸引怎樣的事。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怎樣對待你。

林秋霞老師引述《柔軟的心最有力量》一書,

「心平靜,就能擁有一顆柔軟慈悲的心。當有了正面的內在轉化力量,便能體現對他人的關懷。我們相信從小裝備孩子擁有一顆柔軟的心,讓他們生出更多的忍耐心、包容心、寬恕心,將能為其預備持續向善、關懷他人、促進世界美好的力量。」

校方深信:

「你是可以讓世界充滿溫暖的人。正因為你是這樣的人,在你身上將會發生很多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