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新】〈像芬蘭這樣教可以嗎?(一)〉|劉振華

上世紀70年代的芬蘭,全國只有一本National Curriculum主導整個教育制度。到了80年代,在National Curriculum的基礎上,開始引進Trail of the Framework,亦取消按能力分校、分班。踏入90年代,國家只有Curriculum Framework文件,開始步向學校自主的時期。而廿一世紀的芬蘭教育之所以與別不同,其實是經歷多個階段演變出來的。

芬蘭教育的關注

到底是甚麼原因不斷推動芬蘭的教育改革?芬蘭當局其中一個主要的思考是,如何協助學生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換句話說,即現行的教育能否協助學生建立多元的共通能力,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結果跟我們亞洲地區的反思一樣,教育必須培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學生難以面對不可預測的將來。芬蘭的教育改革,有以下的焦點:

如何提升好奇心?(Allow questioning and let them ask)

如何增強理解能力?(Combine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different subjects)

如何建立解難能力?(Link school knowledge to students’ real-life problems)

如何培養國民成為社會領袖?(Promote inclusiveness and participation, give opportunities to make a difference)

如何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及動機?(Give constructive and honest opinion)

芬蘭教育的特色

不少人對芬蘭的教育制度感好奇,究竟芬蘭的教育制度是怎樣的?學生真的可以沒有功課嗎?當中有沒有甚麼秘技?

芬蘭有一位媽媽,育有三個孩子,分別是七、九、十二歲。她認為芬蘭的教育制度沒甚麼與眾不同之處。她續指,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深深地影響當地的教育制度,所以她寫了一本書,名為《On Top of the World》,目的並非單單介紹芬蘭教育,而是希望藉此引起不同地區人士互相分享——

因為全世界的教育都嘗試在回答:「What kind of education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and how is this learned」這個課題。

1. 全年校曆概覽

芬蘭政府訂立所有學校需要有相同的上課天,大部分學校於八月中旬開學;十月會有一個Autumn break,幾天至一星期不等;十二月六日為芬蘭獨立日假期,之後便是兩星期的聖誕假期。第二學期於一月初開課;二至三月份學校有一星期的Winter break,亦稱Sports holiday,一般家庭都會外出旅行;芬蘭學校亦有復活節假期;最後便是九個星期的暑假。(這樣看來跟香港的情況差不多)

2. 每週課時分佈

相較其他發展國家,芬蘭學校的課時是最短的,當然到初中、高中的課時會有所遞增,但整體而言都不會太長。在National Core Curriculum的規定下,各地各校都有自己的彈性安排。以一個Grade 2的學生為例,五天各有3至4節課 (3至4小時),包括5節芬蘭語 (Grade 3才開始學外語,主要目的是適應未來的世界,訓練溝通、協作、創意、思辨能力)、4節數學、1節宗教、2節美術、1節手作、2節科學 (生物、環境、地理) 、2節體育、1節音樂。

3. 師生互動關係

縱然老師擁有高學歷,但他們認為自己的角色是「To help children learn by working together with them」,並與家長一起合作培育孩子的成長。在課堂裡面,學生可隨時舉手提問,老師亦會鼓勵學生主動提出意見。在另一本關於芬蘭教育的書籍《Teach Like Finland》中,作者也好幾次提及遇到學生主動表達,希望課堂的學習是怎樣進行,對他從美國到芬蘭教學的老師來說,起初是有點不適應,但漸漸發覺教學的目標若由師生一起訂定,能更進一步促進互信關係。

4. 公營學校成主流

芬蘭的學前及小學教育均屬免費,包括膳食、書本、交通、保健等,故家長通常不會考慮私立學校,也不太著意考慮Home-schooling,原因是家長大多數是全職父母,沒辦法全天候在家照顧孩子的教育。現在國家設有良好的教育制度,所以家長們都相當放心。(環顧香港的情況,由於不同制度的學校確有不同的做法,且有明顯的分別;加上有一些全職媽媽希望盡力照顧孩子,因此香港家長希望有更多的選擇,例如國際學校、直資學校、另類的蒙特梭利、華德福學校,甚至出國留學等。到底有這麼多的選擇,背後又反映了甚麼信息?)

5. 家校溝通聯繫

在開學初,每位家長都會獲邀出席一次Informal Parents Meeting,由班主任簡介學年的不同活動,並分享自己如何照顧班裡的學生。此外,整個學年設有兩次正式的「見家長」,主要目的是支援學生的學習經歷,整體都屬於鼓勵性的會面。還有,各班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例如幾天的露營。家長和同學亦會聯絡老師,希望在校內舉行賣物會,以籌得活動所需的經費。最後,家長也可透過學校的內聯網電郵或致電學校跟老師聯絡。

6. 幾乎沒有家課

很多媒體都報道芬蘭學生不用做家課,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相較其他發展國家,芬蘭學生的家課確實較少。而且學生放學後,大約花一個小時便可完成家課,家長則會協助檢查孩子的家課。如有多次欠交家課的情況,學校會通知家長,但盡可能不採處罰,反而是想辦法支援學生。

7. 照顧學生需要

芬蘭全國有大約30%學生接受不同形式的特別照顧,背後代表芬蘭人相信Everyone can Learn。在芬蘭,學校有一個叫Student Welfare Meeting,當中包括班主任、特殊教育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等,目的是要支援有需要的同學,芬蘭的教育認為「Children are actively supported, and they are not punished if they don’t learn their lessons at their first attempt」。近年,芬蘭更面對跨文化學生的支援問題,類似香港的非華語學生面對學習的適應問題,芬蘭當局認為及早發現和處理是最有效的。

8. 學校健康膳食

芬蘭學生不可自攜食物,必須享用由學校提供的午餐。學校以四星期為單位,預備不同種類的健康食物 (大約一半是疏菜、四分一是蛋白質、四分一是碳水化合物),還有不設糖果、汽水,學生一般會飲牛奶。其實,這個政策始於1990年代,政府為芬蘭的孩子提供健康的飲食;即使到了大學,學生同樣獲政府資助購買飯堂的膳食。

9. 教育成功背後

一個國家的歷史直接影響其人民、文化、教育。芬蘭這個只有五百多萬人口的地方,於1917年12月6日取得獨立,曾受瑞典、俄羅斯的統治,二次大戰時亦曾與蘇聯進行戰爭,如何演進到90年代有Nokia成為流動電話市場之冠,還有近年流行的Angry Birds手機程式遊戲。相信,這一切與全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有關。芬蘭主張自由而平等的教育,參考了瑞典、前東德的做法,而芬蘭不只提倡,還切實地執行出來。

10. 免費平等教育

芬蘭於過去四十年進行了好幾次的教育改革,基本的原則從沒被質疑:

「教育是屬於每一個芬蘭人,不論你身在何處。」

我認為這一點是當中最關鍵的核心,今天我們看見芬蘭教育的每一個部分,包括制度、學校、設備、課程、教師、學生等,都跟此信念息息相關——

Everyone is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educate themselves and to pursue their life’s dreams from an equal platform.

芬蘭教育的參考

總括而言,芬蘭教育值得我們思考及分享的十項原則如下:

Children and Teachers must share common values

Keep your children happy

Respect your teachers

Nutritious school food is important

Free education

Don’t judge the child by their early achievements

Learn another language

Engage the children in Sports

Never forget to play

Respect the child’s individuality

作者簡介:劉振華

  • 人稱劉華校長。現職滙基書院校長,同時為香港網上教學協會會長。
  • 多年致力推動電子學習,相信科技能夠改變、輔助教學。近年積極推動「學思達翻轉教學法」,主動開放課堂,連結世界各地不同的老師。
  • 2018年曾到芬蘭考察學習,深受當地平等、自主的環境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