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趨勢】應對世界急速改變:創新方式啟動生命教育|林秋霞

自2019年以來,本港以至全球,接二連三出現公共衛生 (社會)、政治運動 (政治)、經濟衰退 (經濟)、氣候變化 (環境) 等議題的危機,世界改變速度之快,超出我們可以想像的地步。

在這個急劇變遷的時代下,各行各業也臨危變陣,教育界在長時間停課下,採取「新常態」的學習模式:全面網課、半實體半網課、有社交距離的實體課等。於是,老師疲於預備網絡教材、學生困於家中作網上學習、家長累於協調子女在家上課。

教育須切合世界變遷

日以繼夜般追趕停課期間的課程,老師、學生、家長也馬不停蹄,奔波勞累。這時候,或許需要停一停,思索未來教育的出路。探索教育的出路,離不開掌握世界大局,以下是一個國際研究的預測:

牛津大學:未來有47%的工作會消失

美國勞動部:預測未來有65%的工作未出現

戴爾公司未來研究中心:到2030年時,高達85%的工作於現在尚未存在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人工智能對人類生存有威脅,機械人大有可能取代人類

世界經濟論壇:出爐的「2022年人才必備10大技能」中,「分析思考與創新」以及「創意力、原創力、主動性」佔了兩位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 (PISA):亞洲地區的學生,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等地學生「抗逆力」弱,害怕「失敗」。這些地區時有出現學生輕生個案,特別在開學前、測考前夕、假期結束後的日子

在以上的估算及趨勢下,我們不禁反思:如今的教育制度,是否能培養與時並進、創新解難、自信自強、為人設想,不被機械人取代的下一代?推崇了多年的「入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然後生活就很美好」是否仍適用於此時此勢的金科玉律?

生命教育的時代意義

香港教育制度重成績及操練,學生學業壓力沉重,多年來已為人垢病,然而不乏一些有心有力的老師們積極推動變革,可是由於未能形成主流風潮,也可能尚未迫在眉睫,教育現場往往「沿用」過往的教學方式,「追趕」了無邊際的教學進度。

如果社會風平浪靜,大概這樣「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將會繼續下去。可是,我們也清楚地看見甚至體會,當社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危機時,現行教育的不足,確實無可避免地遭逢無數的挑戰:

學校所教授的內容,是否能讓學生應對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機?

世界所發生的事情,教育能否讓學生有充足的素質和能力去解讀?

即便芬蘭教育世界聞名,仍繼續發展及改進,積極探索教育的可能性:如何提升好奇心?如何增強理解能力?如何建立解難能力?如何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及動機?

由是可見,因應急劇改變的時代發展,讓孩子熱愛生命,對未來懷抱希望、提升自主學習動機、增強抗逆力、培養各種美善品格、裝備各種應對未知世界的所需能力等,實在刻不容緩。

而「生命教育」就是其中一個具體可行的出路:了解自己 (我)、關懷他人 (人)、愛護自然 (物)、敬畏天地 (天)。

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教育有「三成」,分別是「成績」、「成就」及「成長」,生命教育首先關注的是「成長」。

生命教育是一種「暖實力」。

如果孩子能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溫暖,例如被重視、被尊重、被肯定、被愛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願意在不同範疇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當你溫暖了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以成長來回饋你。

在現存的教育下,學生重理性、邏輯、分析;情感教育、價值教育、創新教育等方面相對薄弱。若只重視學術成績,而忽略生命成長這一環,不但未能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甚至可能壓力到頂,輕視寶貴的生命。每一個孩子也是獨一無二,若能好好認識、欣賞、接納自己,找到一己的價值及目標,有平台去裝備,有舞台去發揮,他們自然會主動求進,積極在不同領域發展,成為能與時並進的新世代。

生命教育的關鍵在於啟發學生內心的情感與思想,培養孩子擁有各項美善的生命素質,同時把這些生命素質轉化為「一生帶得走的能力」,即跨領域的能力 (Transversal Skills)——

「教學活動化、活動意義化、意義生活化、生活能力化」,不但能把這些技能轉移至其他學術科目,更能成為21 世紀的優秀人才,得以有心有力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

創於的生命教育實踐

自公共衛生疫症停課以來,我們跟不同的學校,在上述背景及理念下,開拓不同類型的創新生命教育實踐,舉例如下。

【中學復課生命教育日:華英中學以逆境教育孩子】

與華英中學合作,讓孩子在回校首天,感受到師長的愛與關懷,就像遊子遠遊歸來,一家共聚;即便在外風雨飄搖,校園總為他們開放,校長老師也一直守候。這一天,這所學校先不談行政、不談進度,只談家常,只問安好。為了保持社交距離,卻又不失溫暖扶持,透過一段約一個半小時電影放映時間般的原創「All In One」影片,以「哪有一天不想你」為主題,分為「回顧」、「當下」、「展望」三個主題活動,跟學生在多媒體素材及聲音導航下,經歷一趟有溫度的生命教育體驗。

【小學復課生命教育日:聯「幫」行動 の 天使在人間】

假如你是小學老師,第一天看到孩子,你第一句會跟他們說甚麼?相信任何說話都比不上一句:「可以在這裡再見你們,真好。」與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以「天使在人間」為主題,藉另類的「文房四寶」:「一袋」、「一紙」、「一蛋」、「一板」,讓孩子在人間看見天使——若在困境中不只把眼目定睛於自己身上,反而把部份心思放在協助他人上,或許也是一種有效的情感轉移、減壓之道。有時候,與其等待別人的愛,不如讓自己成為愛。真心關懷他人,就是活在人間的天使——不用等待天使下凡,天使一直在人間。

【童話世界總動員:校長老師變童話人物推生命教育】

以「童話世界」為主題,為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的小一學生,舉辦名為「童話世界總動員」的全年課程。在「童話派對」課程啟動禮中,校長、老師粉墨登場,扮演不同的童話人物,例如《獅子王》裡的辛巴、《魔雪奇緣》裡的Anna公主、Elsa公主、《米奇老鼠》中的米奇、《阿拉丁》裡的神燈精靈、白雪公主,以及一位農夫造型的童話人物。這些「童話人物」於禮堂現場上映一齣兒童版的歌舞劇,跟學校新成員載歌載舞,在「童話世界」中相遇與歡唱。往後將有「來自童話的我」、「守護童話世界」、「我是童話魔法師」等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自己及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亦藉由童話人物跟學生進行各種成長訓練,學習尊重自己及他人。

【未來戰士勇者記:校長老師真人化身戰士教抗逆】

跟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合作,設計了一個融滲及打通生命教育、體驗式學習、戲劇、英雄元素的創新生命教育課程及活動,名為「未來戰士勇者記」。當中聚焦於全球逆境下,全級小五學生化身「未來戰士」,在一整年課室內外的「生」、「還」、「戰」中,體驗「生命教育」、「以愛還愛」、「並肩作戰」的歷程,學習成為一個勇敢面對人生不同逆境的戰士,更在與同伴互勵互勉下,組成勇士聯盟,在校園中散播愛與勇氣,正面面對生命中各種難關。

作者簡介:林秋霞

  • 一名嘻嘻哈哈吱吱喳喳的搣時。
  •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及教育學院畢業後,任教通識教育科,自此愛上孩子,相信教育。
  • 後來發現世界很大很美麗,教育其實可以很好玩,於是外出闖蕩,與不同學校及單位積極開拓各種教育的可能性。
  • 現為一所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香港「失敗教育」發起人,曾協助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設計及推行「失敗週」、「失敗日」、「幽默周」等「失敗教育」系列活動,此系列活動於2019年獲得台灣《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教育獎。
  • 因應瞬息萬變、充滿挑戰的時代需要,繼續與中小學及大學合作,創設不同類型的創新生命教育課程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