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挫折」?
「挫折」有甚麼意義?
如何克服「挫折」?
「挫折」與「人生」有甚麼關係?
想起「挫折」,你的第一印象是甚麼?為甚麼你會有這個印象?這個印象如何影響你面對它?
一間小學為全級五年級的學生,於學期完結前,舉辦了一個以「挫折」為主題的節慶活動【挫節】,藉多元及創新的「過節」體驗活動,讓孩子深度反思「挫折」的定義與意義,期盼他們領悟當中的主題信息:有些事比成功更重要、不要輕看挫折的力量、挫折是通往成長的道路。
比起不成功,如何處理挫敗更不應小覷
【挫節】這個「挫折教育」的實踐,始於2021年在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首辦後,因應不同本港社會及學生的需要,陸續於不同學校開展及延伸。大埔循道衛理小學聯同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在試後活動期間,一連三天舉辦為五年級的學生舉辦是次活動。
生命教育機構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一直積極在學界推動各類抗逆教育,曾與不同的辦學團體合辦以「逆境」、「挫折」、「失敗」為題的價值教育實踐。林秋霞老師認為需從小關懷學生的「心理起跑點」,透過體驗活動培育孩子的「成長思維」,從而增強其「心理韌性」,以面對及適應全球瞬息萬變、環球議題相互影響、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
與此同時,她亦表示讓學生正視恐懼,確立目標,提升內在動機,建立對未來的希望感,迎難而上勇敢生活,亦是香港社會迫切需要關注的事。
「學校除知識上的『硬實力』、技能上的『軟實力』外,在此時此地此刻的年代,更需讓學生擁有關顧自己內心成長的『暖實力』,即讓學生學習自愛與愛人的能力。」
盡力而為的挫敗,為甚麼不能慶祝?
林秋霞老師認為「逆境」、「挫折」、「失敗」是有分別的。
「我所理解的『逆境』是相對客觀的環境狀況;『挫折』是指做事過程中遇到障礙及當中出現的情緒;『失敗』多指做事結果未達預期目的及當中出現的情緒。
若老師及家長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介入,將有助減少他們的挫敗感,並從中陪伴孩子分辨挫折中的『情境』與『心境』,讓他們知道哪些個人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哪些環境因素是不可控制的。先接納及安頓好自己在挫折中的情緒,然後再學習用對力及盡力來克服挫折,這是我們相信挫折潛藏的正面力量。」
你認為「挫折」是甚麼顏色的?
林老師有這樣的想法:
「通常想起『挫折』,人們多會聯想到一些黑、白、灰色的東西,即一些較負面及消極的事物,我們嘗試從逆向角度,另一個視點,重新審視及探研『挫折』——為甚麼『挫折』不能是色彩繽紛的,每個難關、阻礙就像顏料,為我們的人生增添不同的色澤。
此外,面對『挫折』時,為甚麼不能當『過節』般,先認識節日、再預備過節,後紀念慶祝?盡力而為地面對人生中不同的挫折,難道不值得欣賞及慶賀嗎?」
即使不是第一,但我們是唯一
大埔循道衛理小學李綺琼校長表示,挑選五年級的孩子參與是次活動,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挫折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克服挫折前首先要好好理解它的本質。
「五年級的小朋友深受疫情的影響,很多時候學習都是靠自己,在家中網課是很難專注的,加上缺少了老師的回饋,因而看不到自己的成就感。我們覺得孩子們很需要一些肯定,故希望透過【挫節】這個活動,讓他們看到其實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會有挑戰,這些挑戰無論大與小,只要我們願意多走一步,也是我們生命的經歷。」
李綺琼校長認為遭遇挫折期間,「調節」目標及方法對一己的成長舉足輕重。
「我們人生中走過的每一步,其實也有挑戰。在這些挑戰中,有一些事能做到,我們可把它稱作成功;也有一些是我們無法做到的,那我們可能要繼續嘗試,調節自己的方法,或調校自己的目標,然後再繼續嘗試。我相信日子有功,只要我們願意耕耘,每天不懈地努力,收穫是一定可以看到的,即使可能有時近一點,有時遠一點。」
對李校長而言,她關切的不是學生是否「第一」,而是知否自己是世上「唯一」的存在。
「我特別很想謝謝這班學生。由疫症到全面復課,他們很努力配合大人的期望。他們很專心地完成大人給予他們的任務,奈何覺得自己力有不逮,所以缺乏自信。然而我很想跟他們說,你們的努力,我們看見了。」
心態影響眼界,眼界決定境界
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 (Carol S. Dweck) 認為,後天的心態比天生的基因,更影響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心態,才是影響個人學習、成長、人際關係、終身成就、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
杜維克博士在經先累月的研究後發現,人們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擁有「定型心態」的人,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往往把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反之,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藉由自身努力、累積經驗,以及他人的幫助而改變和成長。
校方相當認同「心態」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心態影響眼界,眼界決定境界」,即便客觀不利環境沒有改變,但只要心態積極,往往會更願意藉努力及堅持,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正面的改變。
看見孩子的存在,相信生命的轉變
負責學校宗教及生命教育發展的朱蘭芳主任認為,只要看見孩子的存在,便能鼓勵他們作正向的改變。
「活動後,我覺得他們的氣質好像不同了,眼神看你的模樣也不同了,連他站出來的姿勢也不同了。原來我們的孩子是很需要很多正面的鼓勵和肯定,以及看到他的存在。當他的存在能被人看到,被人肯定,他就願意多走一步和願意去發光。」
5A班主任吳冰菱老師,也很認同五年級的學生在活動後的改變。
「他們有時就是很怕失敗,怕出醜或被人取笑,於是不敢去嘗試。最開始接觸他們時,也覺得他們很多時候都沒有自信,遇到問題也不去想辦法,較輕易放棄,或推卸在別人身上。但經過我們這三天的觀察後,看得出他們很積極,很願意舉手答問題,也看到他們很團結。」
朱蘭芳主任補充說,
「我們有時看到他們很懶散,覺得他們完全沒有動力學習,甚至有情緒等。千萬不要放棄,也不要對他失望,因為他可能在這個月或這一年有這樣的表現。這樣的表現可能只是人生階段中很小的一點,生命是會不斷轉變的,所以我們要去相信生命。
在這個活動中真的能帶出,挫折原來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每遭逢一次挫折,就會汲取到那個經驗;在下次再走時,有了這個經驗就能跳過那個坑,就會慢慢邁向成功。」
挫折就像風雨,而成功就是彩虹
三天活動過後,對孩子而言,甚麼是「挫折」?歸納他們的心聲如下:
- 成功的必經階段
- 成功過程的困難
- 成長的平常事
- 追夢中的困難
- 會帶來負面的情緒
- 短暫的問題
- 人生的起落
- 需要克服的事
- 不應輕易放棄
- 會讓我們做得更好
- 要想方法去面對
- 長大的第一步
- 可以讓我們進步
- 經驗的累積
- 學習新的想法
- 各有利弊的東西
- 停一停唞一唞再想一想
- 我用比喻回答你
孩子運用了不同的比喻來形容「挫折」,節錄一些想法如下:
- 5B林昱伶:挫折就像一個打擊我們的人,如果我們要成功逐夢,就不能被挫折擊倒,如果被擊倒,我們就要從谷底爬起來才能成功
- 5E李睿嵐:挫折是一條成功大路上的小石頭,只要努力就能踏過。這些小石頭也是成功大路的必經階段,不能逃避的
- 5A葉宇明:挫折是在未來遇到的一面牆壁,不能因此放棄,要想方法翻牆,克服挫折
- 5E蘇柏耀:挫折就像是林老師的咪沒有聲音,不過要努力 (+想方法解決) 就行
- 5C顏晉禧:挫折就像風雨,而成功就是彩虹。不經風雨如何見彩虹?
以5C張崇謙同學的想法作結:
勇於嘗試、解難有法、休息整頓,這樣行走的人生路,將能走得更堅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