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麼是「人生」?
「人生」中有哪兩天是最重要的?
為甚麼要從小跟孩子探索「人生意義」?
法國詩人呂凱特曾說:
「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於度過。」
對此,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德‧蒙田亦深有同感:
「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得很長久。」
甚麼是「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得很長久」?美國政治家、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說法,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有的人25歲便離開了,但到75歲才埋葬。」或許,人們需要害怕的不是何時告別世界,而是自己有沒有真正地活過。
我們與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合作,為全級五年級學生舉辦一個名為【阿當的夏天】(Don’s KEY) 的三天主題活動,透過五感並用的多元體驗活動,讓學生深度探討活著的意義,並為自己想過的人生而全力以赴,無悔此生的珍貴之旅。
你知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哪兩個日子嗎?
「一個是你出生那天。另一個則是你明白自己為甚麼出生的那天。」(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人生,就是我們選擇的總和

——「活好現在,改變未來。」
上天公平地給了每個人每天24小時。第一個8小時,大家都在工作。第二個8小時,大家都在睡覺。第三個8小時,你會做甚麼呢?人與人的區別,其實主要是由第三個8小時造成的。我們的人生,就是自己選擇的總和。
本港的年輕人是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嶺南大學在2024年10月發佈的「香港學童快樂指數調查」,發現學童的「生命價值感」跌至多年新低,由2016至17年度的7.27分,跌至2023至24年度的6.73分,即今年跌至自2017年後新低,反映學童對「活在世上很有價值」的認同感持續減少。專家表示,「生命價值感」屬長遠性感受,反映學童對未來沒期望,對生命的意義感到迷失。調查團體指最大原因可能是學童缺乏目標,沒有夢想,建議多花功夫於生命教育,加強心理資本。
與此同時,香港學生精神健康響起了嚴重警號,精神病患中小學生人數持續上升,且學生輕生個案屢見不鮮,因此讓學生從小探索人生意義,反思「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實在刻不容緩。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林淑芳校長表示,學校多年來積極推動正向教育,重視正向教育提出的幸福人生五元素 (PERMA),分別是全情投入 (Positive Engagement)、正向情緒 (Emotions)、正向關係 (Relationships)、人生意義 (Meaning) 及成就感 (Accomplishment)。這裡的「人生意義」是指感到自己的人生有價值,並能全情投入在其中;並明白及相信服侍他人,比單單關注自己更為重要,因而會主動作出行動讓人受惠,來實踐正向的人生意義。校方把「人生意義」歸納為個人層面的「了解長處、確定目標」,以及人際層面的「發揮所長,貢獻他人」。
探索人生意義為這間學校最新的關注事項,林淑芳校長表示:
「我們經常強調正向教育與正向價值觀,期望能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我們發現學生對於為何要上學、為何不能只玩遊戲、為何要考試等問題感到困惑,故選取了小五學生參與這個活動,讓他們明白現階段的學習目標,並了解這些努力對其未來發展的助益。」
林校長表示,如果學生內在問題沒有解決,遇到逆境時就相對容易出狀況,因此很希望家長多加關心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以了解子女想過怎樣的人生,並鼓勵他們活得有意義及豐盛。
林校長認為這個活動有助學生梳理及整理眾多關於人生的資訊:
「學生接收了太多有關生離死別、天災人禍的資訊,心中可能累積了許多有待處理的疑惑。透過活動的層層引導與思考,以助他們釐清思緒,將零散的想法轉化為有系統的知識及智慧。在這個過程中,不正確的觀念被拋棄,正確的觀念則被保留並強化。」
「日常」、「如常」、「無常」裡的人生意義

——「活著不是目的,好好活著才是。」(蘇格拉底)
「日常」、「如常」、「無常」,三者之間有甚麼關係?
踏入2025年新一年的「日常」,已有南韓濟州航空空難、美國黑鷹直升機與客機相撞,洛杉磯大火持續蔓延、台中新光三越氣體爆炸、釜山五星酒店工地大火、台灣新春期間屢傳地震,著名影星徐熙媛流感去世等「無常」頻生。「日常」能否「如常」,似乎深受「無常」所影響。
假如,這一刻將與世界永遠道別,人們最後悔的是甚麼?
從臨終時最後悔的五件事說起。一位一生都在照顧臨終病人的護理師維爾 (Bonnie Ware) 說,人們在臨終時最後悔的五件事如下:
- 我希望當初我能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 我希望當初我能不花這麼多精力在工作上。
- 我希望當初我能好好表達我的感受。
- 我希望當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聯繫。
- 我希望當初我能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一點。
致力以新穎方式,在學界推動各類價值觀教育,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為不同學校舉辦有關「人生意義」的正向教育實踐,設計了《人生意義三部曲》,分別是【仲夏夜之「夢」】、【秘密花園】,以及這次與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合辦的【阿當的夏天】。
阿當是誰?阿當的夏天發生甚麼事?阿當的夏天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有甚麼關係?林秋霞老師表示,
「阿當」是一隻驢仔 (Donkey),以這隻動物為主角,與探索人生息息相關:「阿當是驢仔,這種動物通常給人沉悶、一成不變、跟從主流,沒有主見的觀感,所以活動鼓勵學生跟這隻驢仔一起重新設計自己想過的人生。此外,阿當的名字與人類始祖『亞當』一樣,目的是想讓學生從這個角色與人類起源連上關係,繼而開始反思人生。還有,阿當英文名是Don,這三個字隱藏了關於『人生意義』的三個重要元素:Destination (終點)、Once (一次)、Now (現在)。」
林秋霞老師續說,
「阿當在升讀五年級的夏天經歷了一件重大的『人生事件』(Life Event):他的爸爸在下班駕車時,遇上嚴重的交通事故,送院後搶救無效,證實不治。那一年,爸爸40歲,阿當10歲。在整理爸爸遺物時,發現了一個禮物盒上寫有「給18歲的阿當」之字條,盒內是一條刻著『Find your life』的鎖匙 (KEY)。
Key不就是key嗎,甚麼是life key?爸爸為甚麼要在18歲送給阿當這份禮物?Key與life有甚麼關係?阿當的life key是甚麼?阿當應該怎樣去找尋我的life key?活動就在這個故事背景下,跟全級學生在三天有時限的挑戰中,開展探索『Don’s KEY』之旅,查找爸爸留給未來阿當的人生信息。」
好奇探索,以終為始,活在當下

——「當下即未來。未來,就是每一個當下。」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是一個自古以來,一直被中外名人、影視作品探討的問題:
- 「我不要只是生存,我要活得有意義。」——電影《太空奇兵‧威E》
-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美國發明家喬布斯
- 「別埋怨你過的生活,別過你會埋怨的生活。」——台灣作家艾爾文
- 「去放膽,去勇敢,去盡你所能。」——美國發明家嘉貝麗‧吉福茲
- 「你不必變得跟誰一樣,你只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就好了。」——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3》
在學校主力推動生涯教育的德育及公民教育科科主任、班級經營課統籌陳嘉盛老師表示,去年與德公科、正向教育組、課程組、五年級班主任以及生命教育機構,聯手舉辦了一個專為五年級學生而設的生涯體驗活動【破浪營】,以「風浪」為喻,象徵人生航海之旅中會遭遇的逆境及挑戰,旨在充滿挑戰的後疫情時代下,培育孩子迎難而上的「心理續航力」,以在幻變莫測的未來,得以減壓增能,續航堅韌,從而帶出「在人生的海洋中,自信是羅盤、幸福是方向、創新是路線、熱情是力量」的生命信息。
教育局發出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目標是培養高小學生認識自我 (興趣、能力、需要、志向)、個人規劃、設立目標、反思與修訂的能力,以及認識升學及事業發展的機會和選擇,協助他們了解自己及探索人生方向,為未來升學投身社會做好準備,並在不同崗位盡展所長,回饋社會。與此同時,亦重視發展學生的軟技能 (例如自學、解難、協作及溝通能力等)、品行、道德、正面態度和適應力,藉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掌握學習、社交及決策技巧。

校方認為,生涯規劃教育是持續和終身的過程,不只是就業輔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人生不同階段達成不同的目標。陳嘉盛老師表示,這個專為五年級學生而設的主題體驗週【阿當的夏天】,以「高參與、高互動、高展示」的策略,層層遞進地深度探索人生的意義,既是正向教育,亦是生涯教育。學生通過好奇探索的思考及提問,持續地了解自己及找尋心中的熱情,並活好每一個當下的經歷,不但能讓他們反思個人人生的意義,更是掌握未來生涯的重要過程。
陳嘉盛老師在活動期間,發現小朋友很需要師長的理解及在乎:
「談及學生的成長需要,從大人的角度出發,多數會覺得學業、成績等最為重要,但可能有些同學,即便學業成績理想,其實內心也不快樂,甚至覺得人生沒有甚麼意義,最大的意義可能就是為了考試。從學生三天的多元作品、表情神態可見,我們更進一步確信,原來當學生被肯定、被明白、被愛,就是他們能正向地成長的關鍵所在。」
作為師長,陳老師坦言自己也深受啟發:
「我也上了寶貴的一課,這個活動讓我想起一本書《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甚麼》,我反思到人生的意義並非只有工作,自己有時把太多時間放在工作中,往往忽略了身邊的親友,很怕自己會愛得太遲。而且,人生中還有很多精彩,例如可再發掘自己的興趣、多陪伴身邊人,而不僅僅只把所有專注力放在工作這一環上。我希望以後能多愛自己一點,給自己多一些空間休息。」
我們只有這一生

——「一生只有一次,而不是一次又一次。」
「心臟於第21天即出現,到第30天左右心搏開始出現,從此再不停止,直至死亡。」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
最新的醫學研究指出,人類的心臟最早約於懷孕16天後開始跳動。在名為只有一次的人生中,我們的「心」告訴我們,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哲學家經常思考這個問題,以兩位哲學家的想法為例:
- 法國哲學家布萊兹‧帕斯卡 (Blaise Pascal):「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就只能盲目地過生活;了解自己為何而存在,才是此生真正的目的。」
- 荷蘭哲學家巴魯赫‧史賓諾莎 (Baruch de Spinoza):「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成為自己。」
歸納兩位哲學家的想法,要掌握人生的意義,除了要知道「我是誰」外,還要問自己「我想成為誰」?
- 關於「我是誰」:現在的你,到底是誰?我們怎樣「命名」自己,將決定我們如何對待自己。以教育界為例,稱呼自己是「老師」,與稱呼自己是「專業的老師」,兩者有分別嗎?
- 關於「我想成為誰」:現在的你,是你「想成為的自己」,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如果你的答案是「想成為自己」,不想成為任何人,並想要活得更像自己,你認為自己幸福指數會否有所不同?

然而,我們要怎樣知道「我是誰」?又要如何知道「我想成為誰」?
課程組副統籌、5A班主任林翠瑩老師認為五年級學生,在面對呈分試、即將踏入青春期,很需要知道自己究竟為了甚麼而努力:
「學生一直在聽很多人說話,在家裡要聽父母說話,在學校要聽老師說話,那誰曾聽自己說話?他們是很需要被聆聽、被肯定的。在活動期間,他們樂於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這個過程有助他們深入思考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並變得更積極地向自己的理想人生進發。」
林翠瑩老師續說,
「我們經常請學生定目標,思考未來,他們的路向往往較單一,但三天的體驗過後,他們探索到生命中不同的小事、人際關係和各種需求,其實都是構成個人人生意義的重要元素。日後回頭看,發現其實人生最重要的都是人,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
不能決定出生,但可以選擇人生

——「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大海、生活處處有花香。」
三天活動過後,學生認為「甚麼是人生」?節錄部份心聲如下:
1. 只有一次的體驗
- 5A趙依伶:人生是一個人只有一次的體驗,我們應該珍惜人生的每一刻,珍惜時間
- 5C田書妍:人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失去便不能挽回
- 5C梁鍵禧:你活著時所體驗的就是人生
2. 走過的每個小日子
- 5C向鵬宇:人生,就是你在世上活著的每一分一秒
- 5A梁希朗:人生便是你活著,每天做的小瑣事,經歷過的事情,體驗過的東西
- 5C陳逸熹:人生是你做過的小瑣事
3. 活著的希望與動力
- 5A林昭延:人生是你活著的希望,在你的人生裡,一定會經歷很多事情,有開心的、傷心的、生氣的
- 5A黃一宸:人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小瑣事,令我們有想活著的動力
4. 珍惜每一刻的美妙
- 5B郭大珩:人生就是出生到死的經過,現在也是過著人生的每一秒,教會我珍惜人生的美妙
- 5A鄺思朗:人生是我們在生活裡做的每一件事。人生的時間其實很短暫,我們必須珍惜人生每一刻
- 5A陳尚行:人生是要好好活著,令自己知道生命的可貴,珍惜光陰
- 5C蘇汶希:人生是一種體驗,好好的愛惜每一分每一秒
5. 短暫無常中的享受
- 5A張駿:人生就是給我們一個在地球的短暫體驗,世事難料
- 5C麥溍日:人生是不一定到85歲才會去世的
- 5C錢可欣:人生在於你做出的事情,不管是小事還是大事,只要懂得去享受那個時刻就好
- 5A楊日晉:人生是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找出「火花」,要享受人生,才能活得更精彩
- 5C馬灝:享受人生,例如:跟朋友一起聊天、吃飯、和父母一起玩耍
6. 裝備自己追求理想
- 5A何香凝:人生是學習知識,感受地球的一切,完成夢想,完成理想的職業
- 5C許珀睿:人生是來體驗一些活動,有一個精彩的未來
7. 去做想做的夢想
- 5A張煒然:人生就是我們的一生,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一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夢想,多點陪伴家人
- 5A武子祿:人生就是活著,要去做的事、夢想和興趣,要去追求夢想
- 5C儲馨妍:人生是一種體驗,它讓我們有了目標和夢想
8. 活出精彩的一生
- 5B林昕嵐: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體驗生活中的小事,追求夢想,找到人生目標就是人生
- 5A張芷瑜:人生是每一天的感受,例如無奈、生氣和快樂等。人生不會每天都一帆風順,夢想也不一定能夠達到,但人生多姿多彩,好好地生活,不做沒用的事情便是人生
- 5A黃琛媃:人生就是會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會發生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9. 體驗一切的順逆
- 5B許偉俊:會失敗和成功的人生很精彩
- 5A劉辰:人生就是體驗一切,只有體驗了一切事情,體驗了一切感覺,不論好壞,人生才算圓滿
10. 上天給我們上的課
- 5B蕭亦葵:人生是一個可以教我們很多重要道理的課
- 5A林子艅:人生就是我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是讓我們珍惜人生的機會
- 5B何天馨:人生是經歷不同的事情,追尋自己的夢想和火花,但這些可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好好活著
- 5A錢思行:人生是去尋找生命意義和「火花」的時間
- 5C何承恩:人生八階,就算你未找到「火花」,你能活著已經很好
11. 過好自己滿意的一生
- 5A伍芯言:人生是要追求自己的夢想,珍惜一切,慢慢享受生活,自己滿意就行
- 5A唐卓鋒:人生是你活得開心、快樂,做到你想做的事情,珍惜每日
12. 現在可以把握的時光
- 5B黎丞殷:人生是我們現在的每時每刻,也是每時每秒。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事情
- 5B倪旭然:人生就是好好活著;只有好好活著,才知道人生好好
- 5B黃逸朗:人生是我們現在每刻,「活著不是目的,好好活著才是」
人字有兩筆,一撇寫前半生,一捺寫後半生,前半生寫執著,後半生寫釋懷。
——「好好活著,
才知道活著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