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網絡裡的生命教育」——停課不停愛 關懷學生身心需要|《點解生命研究所》

師生傾情演出、親子落力合作、團隊忘我預備、公眾捧腹大笑……

這不是電影預告片,也不是歌曲宣傳片,而是一幕又一幕,網絡裡的生命教育剪影。

當二月肺炎疫症在全球蔓延,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停課,各校師長紛紛運用電子平台作實時教學時,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同步關注學生的生命培育,讓學生在生命教育的活動中持續學習,停課不停「成長」。學校以創新幽默方式,嘗試克服網絡的限制,實踐疫境中的關愛同行。

以創新方式推動生命教育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曾推抗逆體驗活動「幽默周」(左) 及「聯『幫』密探」生命教育課程 (右)

繼去年提升學生抗逆力的體驗式活動「幽默周」、今學年推出的「聯『幫』密探」生命教育課程後,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在疫症中再創新猷。在疫症停課期間,這間學校的生命培育及訓輔老師,別開生面地在網絡進行一連串的生命教育工作,推出「生命教育四重奏」:

1) 原創抗「逆」影片首映禮,停課不停「正向教育」,為全校孩子「集氣」

  • 學校原創一套名為《寒夜將盡》的紀錄片,分為上、下集,以全球疫症為背景,講述人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分享抗疫知識;與此同時,此套作品更把病毒形象化——
  • 以「新冠俠」來港以探討其對人們帶來的影響。影片放映後,老師跟學生作網絡座談會,目的是藉幽默有趣的形式,與學生分享抗疫資訊

2) 全校集體創作兩首抗「逆」之歌,向社會「送暖」,增強學生在逆境中的能力感

  • 學校選取了兩首流行曲進行二次創作,改編歌詞作抗「逆」之歌後,由校長和老師主唱、學生夥拍家長拍攝停課期間的日常片段作MV畫面,以及書寫心意卡給社會各界盡心抗逆人士。
  • 透過全校師生通力合作,把相關作品跟公眾分享,以減少學生在疫症期間的鬱悶及無力感,並讓孩子「有所作為」及心懷感恩,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

3) 在每一堂網絡課堂後的「生命教育時光」,加強師生互動,向學生傳遞愛與關懷

  • 在日常的實時網絡課堂中,除了按各級學生的學習需要作教學外,更常設課後約15分鐘,師生互動的「生命教育時光」,了解孩子在停課期間的生活、感受及需要等,讓學校得以為學生提供更適切的支援

4) 在網絡中教授學生正念呼吸、伸展運動,照顧學生身心需要

  • 學校運用了三段,由香港教育大學鍾慧儀教授團隊攝製的正念呼吸影片,在網絡中跟學生藉一呼一吸的靜觀呼吸練習,以及一系列的動態伸展運動,協助學生建立適度運動的習慣,放鬆身心,維持健康體魄

5) 以學校吉祥物為題材設計「抗疫卡」,提醒學生六大抗疫資訊

  • 以兒童及青少年常用的Instagram的版面作設計,當中有六隻貓,分別代表德、智、體、群、美、靈六個範圍;每隻貓也有一些抗疫知識的叮嚀,以鼓勵學生在疫症下,好好保護自己及他人

停了課,停不了愛

校方認為在停課期間,學生最需要的不是課業,而是關愛

訓育主任陸雪瑩老師是這次活動的召集人,她連同數位老師組成「正向製作團隊」,為學生預備富學校特色的「生命教育四重奏」:

「教育工作者在疫症下關注學生的教學進度是無可厚非的,然而除了學生的學術成長外,我們亦不得不關注他們的生命成長。我們幾位老師分享相似的理念後,一拍即合,深感在這個全城抗疫的時勢下,更需要關懷學生的身心靈需要。」

團隊中的另一成員盧卓霆老師補充說:

「在停課期間,學生最需要的不是課業,而是關愛。我們不想學生在停課期間停止成長,於是構思不同類型的生命培育活動給孩子,目的是促進與學生的溝通與接觸,而這也是老師與學生同步成長的學習旅程。」

至於積極跟校方建議在網絡上作生命教育的凌頌然老師表示,

「網絡上的所有活動不能取代老師的角色,也不能取代人與人的相處及互動,但在一些特定情況下,教師也需要因時制宜,故在停課期間,不妨善用科技網絡關愛學生,擴闊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及對生命的想像。」

低門檻的微型創作

學校原創《寒夜將盡》紀錄片剪輯影像

「正向製作團隊」指他們雖然沒有「大台」的資源,但卻會善用學生的創意及天賦,以致資源不足不會妨礙他們推動生命教育。主力跟進「正向大台」的凌老師指,

「我們『正向大台』的使命是拍攝各類與生命、成長、品德等有關的影片,專門發掘一些在校內較易被忽視、不被看見的孩子踏上台板,發揮他們潛藏的天賦,例如有學生善於拍攝、有學生善於演繹、有學生善於撰寫劇本等,讓孩子建立自信、自律及自學的精神。」

然而,自疫症爆發以來,學校停課至今,陸老師坦言「正向大台」的運作模式有所變更:

「以往我們在不同的節日,也會由學生自發地拍攝帶有正向信息的影片,然後跟全校分享,每次學生也很期待這些影片的發佈。可是,由於疫情的緣故,我們未能聚集學生一起拍攝,但我們不想荒廢了這個平台,所以在停課期間,決定由老師粉墨登場,自編自導自演,跟學生分享一些關於疫症的知識,同時在其中注入人與人之間愛與關懷的信息,希望引起孩子的共鳴,讓他們知道老師不論在甚麼境況下,也跟他們一起面對的。」

校方指他們沒有高端的拍攝器材,在拍攝紀錄片《寒夜將盡》時,運用的是隨身攜帶的智能手機,收音及配音也仰賴WhatsApp的語音功能。台前幕後的人手只有五人,統籌、編劇、導演、道具、美指、演員等工作,通通由五位老師一腳踢。

拍攝前開過無數次製作會議,沒有高科技的配套,便提升表演的可觀度,他們在郊野公園、在山頂、在餐廳、在家居、在街頭取景及拍攝,走幽默及感性的路線,看後不禁讓人忍俊不禁,笑中有淚。

不要讓孩子感到孤單

老師在錄音室錄製抗「逆」之歌 (左起:霍安兒、楊佳平、葉志鋒、盧卓霆老師)

除了「正向大台」的抗「逆」影片外,李德衡校長表示,學校亦刻意藉與全校師生製作抗「逆」之歌,一方面增強學生在逆境中的能力感,另一方面同步向社區表達關懷:

「停課這段期間,不少學生困在家中心情低落,感到無所作為,一班老師見到他們鬱鬱不歡,因此提議讓全校共同創作『生命教育作品』——由選取歌曲、改編歌詞、歌唱演繹、影片畫面、後期製作等,通過全體師生分工合作,集眾人之力完成。我們希望盡力不讓孩子感到孤單及無力。」

李校長續說,學生長期留在家中,較易出現家庭衝突,故藉由親子一起完成「正向任務」,有助分享彼此的生活感受,促進親子關係。六年級的陳焌洛響應老師的邀請,與媽媽共同拍攝停課的日常生活小確幸。陳太充當兒子的導演,拍攝他們在停課期間的家居抗疫生活片段。陳太指學校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網絡生命教育任務,讓父母了解正向教育的內容及形式之餘,亦可以增進抗疫常識,並與子女增加溝通話題。

陸老師認為在這個時代下做教育,老師的角色及使命跟以往截然不同,

「我們要身體力行,教導學生各種美善的生命素質,例如仁慈、愛心、公德心、利他精神等,倘若人人也願意為他人多走一步,今時今日全世界都未必會發展至這個地步。」

她以其中一首抗「疫」之歌,勉勵所有在逆境中互助互愛的同路人:

明知/忐忑路太多/猶豫怎麼應對

𢹂手/一起掙扎面對

齊心將/友愛信念/分給每一位

能欣賞/彼此珍惜/只要有心

手牽手/能共對抗

留守於香港/擁抱愛/就勝

——《連續病?抗疫無分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