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題:
「生涯」、「成就」、「解鎖」,把這三個詞語放在一起,試運用想像力回答以下問題。
- 你即時聯想到甚麼?
- 三者之間有甚麼關係?
- 它們對生命成長有甚麼意義?
一間小學運用上述三個詞語,構思了一個體驗式的生涯教育活動:「成就解鎖大聯盟」。全校學生化作「解鎖專員」,在三天中透過六個解鎖活動,感受及領悟到比「生涯規劃」更重要的事——「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我自己」。
從來如此就是對的嗎?
主流社會通常這樣解讀這三個詞語:
.「生涯」會與「規劃」放在一起討論,不少人認為生涯規劃等同就業輔導,並較適用於高中學生。
.「成就」較常被理解為一些成功的作為,即在一些領域達到某個水準,具體指標如成績、業績、功績等。
.而「成就」多與「解鎖」並列,出於電玩遊戲,若完成特定任務後,便能獲得一些獎賞或提升能力值,例如經驗、技能等,然後再升級到另一等級,開啟下一階段的挑戰。
如何重新定義「生涯」、「成就」、「解鎖」,並成為一個體驗互動的主題學習週?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每年聚焦一個特定的正向教育範疇,把一些既定的想法運用創意思維重組,設計為全校性的正向教育活動,例如:
.以【聯「幫」週】推動仁愛互助的「正向關係」(Relationships):「校長不見了!」全校總動員營救行動——聯「幫」密探的尋人之旅
.以【感歎號】推動感恩慈悲的「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童話人物齊登「感‧歎號」——一場令人歎為觀止的感恩求生之旅
.以【童話夢工場】推動盡情盡責的「全情投入」(Engagement):在童話夢工場中找尋潛能與熱情——全神貫注、全情投入、全心全意
.以【阿得歷險記】推動自我效能感的「正向成就」(Achievement):在一舉兩「得」中成長——Donald得,我都得!
.以【正向意義】推動幽默樂觀的「意義」(Meaning):救人自救的幽默周——人人都可以做Humor CHOW
今年,學校選取了「正向關係」這個正向範疇,配合教育局「小學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引,期望學生「解鎖」生命中所需的軟實力,自主及自信地定義個人「生涯」上的「成就」,從中培育學生對生命的熱情與堅毅。
成就解鎖?人生解難!
與學校合辦「成就解鎖大聯盟」的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多年來積極推動「挫折教育」,她表示這個活動以挫折體驗帶領學生作生涯教育,跟學生「解鎖」比職涯規劃更重要的事。
在活動中擔任「解鎖師」的林秋霞老師這樣理解「生涯」、「成就」、「解鎖」的:
「我所理解的『生涯』是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我們與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及成長,因此要好好地規劃一己的人生,不妨抱持開明的態度去認識自己、探索自己不同的可能性、並在生活中作新嘗試,以拓展自己的界限,不宜只聚焦於升學及就業的階梯。」
至於『成就』及『解鎖』方面,林老師表示:
「若只從結果的角度來看待『成就』,實在有點可惜。『成就』應更多元化、也可從過程中發現、亦有一些是人們內在的成就。凡為人們帶來滿足感及自豪感的事情,難道不可視作為『成就』嗎?此外,我認為『解鎖』是一個比喻,能把一個鎖解開,需要合適的鑰匙,我們能順利做到一些事,同樣需要適當的方法。有動機、有目標,亦需要合宜的方法來裡應外合,相輔相成的。」
她續說,
「在人們的『生涯』中,有很多『成就』可以『解鎖』。解鎖大大小小、多元的成就,是一個持續認識及探索自己的過程,並且是一個又一個增加自己能力感的里程碑,這一切皆有助一己更有效地規劃想過的人生。如果人生中的挑戰是一個又一個鎖頭,那麼『解鎖』的能力,就是『解難』的能力。故此,生涯教育的關鍵應是裝備學生『解鎖』生命中一關又一關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喜歡的自己。」
換言之,透過各項解鎖任務,除了讓學生認識自己外,亦從中「解鎖」他們在解難時所需的正向態度、價值觀及軟技能;過程中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自主定義何謂「成就」;學生因而願意持續不斷去探索自己的「生涯」,活出理想中的人生,並樂於解鎖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挑戰。
「希望理論」裡的解難力
建基於上述的理念,這個活動以「希望理論」(Hope Theory) 為框架,改編成符合校本特色的原創正向教育活動。
美國正向心理學家Charles Richard Snyder提出的「希望理論」由三個方面組成:
.目標導向 (Goal):為未來提供方向感的目標
.路徑思考 (Pathway Thinking):為特定的目標或所嚮往的未來,設計不同的路徑/方法來達成
.行動力思考 (Agency Thinking):持續地保持追求目標的動力,例如對自己能達成目標的信心和自我激勵
校方與生命教育機構參考這個理論,創設了協助學生成就解鎖,人生解難,促進生涯探索的「KEY」,以「希望理論」作基礎,目的是希望使孩子對未來擁有「希望感」。要讓學生從小樂於做一些能提升其自信及能力感的事情,首先要發掘孩子「熱愛」的事物 (Keen on)、其次要讓他們思考追求這些熱愛事物「方法」的果效 (Effectiveness),最後要使他們經年累月「持續」保持動力及自我激勵 (Year)。
學生要如何駕馭這條「KEY」?林秋霞老師說,當中的關鍵是「ME」。
「M是思維 (Mindset),積極正面的成長思維、E是經驗 (Experience),包括成功及挫敗的經驗,從而帶出『成就解鎖』的方程式——The KEY is ME。」
生涯教育「闖關化」
教育局在2021年,發出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旨在培養高小學生認識自我 (興趣、能力、需要、志向)、個人規劃、設立目標、反思與修訂的能力,以及認識升學及事業發展的機會和選擇,協助他們了解自己及探索人生方向,為未來升學投身社會做好準備,並在不同崗位盡展所長,回饋社會。
與此同時,亦重視發展學生的軟技能 (例如自學、解難、協作及溝通能力等)、品行、道德、正面態度和適應力,藉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掌握學習、社交及決策技巧。
陸雪瑩副校長一直致力推動正向教育,這個主題週是「正向教育X生涯探索」,包括自我認識、目標探尋、正向心態、個人成長及人際相處的軟技巧等內容。
哈佛大學的教授艾倫 (Danielle Allen) 曾提出「以徽章代替分數」,即代表個別能力的徽章代替成績單,認為這已能讓師長知悉學生的學習經歷以及學會了甚麼,且能讓學習變成遊戲般,增如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陸副校指三天活動「闖關化」及「遊戲化」,每通過一關便能獲得那一關的「成就證明」,參與者在三天內,完成六關的解鎖任務後,便能收集六個成就徽章貼紙,學生對此反應熱烈及更樂於投入活動中。
現今世界的發展變幻莫測,不少工作已逐漸被機械人取代,亦有很多從前未想過的新興工作陸續面世,教育需要讓學生認識自己,找尋自己在未來的定位。陸副校認為透過生涯教育有助學生從小認識自己:
「從小認識自己很重要,因為認識自己的強弱項能幫助自己成長,尤其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她指出,生涯教育應是持續和終身的過程,「我希望學生不要糾結當下,亦不要擔憂明天,嘗試突破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令自己進步。」
簡言之,以「成就解鎖」的方程式——The KEY is ME (熱愛、方法、持續、思維、經驗) 來應對充滿難關及不確性的未來。
在「解鎖」中收穫突破
有本地機構進行「小學生快樂指數調查」,結果發現逾半高小生心理困擾,因此建議學校和家庭應積極推動學生的正向思維,讓學生從小探索生命的意義,追尋想過的人生。學生個人的因素、學校學的學業壓力、家庭的生活素質,皆與學生的心靈健康密不可分。
除了高小學生外,近月更有初小學生對學習感到苦惱的「地鐵辛苦論」。初小生在地鐵車廂對媽媽哭訴:「我真係好辛苦啊你知唔知啊?」,女生表示「好辛苦、我好慘、好難頂」;「妳都唔畀空間我」;「你成日都唔明我」;「無人鍾意我啊而家」;「我好辛苦先可以升到二年級」;「我都唔知忍得幾耐啊,我忍咗好耐喇」;「頂唔順,生存呢個世界上」。可見,小學生的壓力狀況不容小覷,值得師長深入關注及支援。
有鑑於此,林逸龍校長期望是次主題週能「解鎖」學生追求個人理想人生的能力,提升其快樂指數:
「我們發現很多兒童未必有理想;即使有理想的,可能沒有行動;有行動的亦未必有適當的方法;有適當的方法亦未必能持續。所以我們很想協助學生從小找到自己的目標、並探索一些可行的方法、也有持續的行動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對林逸龍校長而言,他眼中的「成就」是:
「所做的對己對人有長遠而潛藏的好處,未見效,但無動搖——無怨、無悔、無疑、無盡地做有價值的事而不問得失。」
林校長指是次活動「解鎖」了學生的耐性、尊重及專注;「解鎖」了一些價值觀的迷思,對成敗得失的想法有了新的見解;「解鎖」了運用不同渠道表達自己的想法,呈現自己的創造力。
學生:「困難總有它的出路」
雷智明副校長表示,以「解鎖成就」為重心的生涯教育,有助學生知道自己的強弱,讓他們聚焦個人的長處,與同儕互補短處,發揮每個人的優勢。
「社會及學校對成就的看法,慣常地與成績及獎項掛勾,但其實孩子努力的過程,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超越自己已是成就、全情投入參與嘗試已是成就、能成為下一階段的開始已是成就。」
對雷副校而言,
「比結果更重要的是,在『解鎖成就』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潛能,不用與人相比,但求勇於嘗試、突破自己、全情投入;讓小朋友掌握解鎖成就的方法,持續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成就,讓自己變得更有信心,並轉移至日常學習中。」
三天活動過後,對孩子而言,甚麼是「成就」?整理了他們的多角度想法如下:
- 做你一直期待的事
- 從未嘗試的新開始
- 嘗試帶來的新轉機
- 不嘗試就一定會失敗
- 用心完成每一個目標
- 結果重要過程亦然
- 全情投入享受過程
- 勇敢面對積極開始
- 需要努力爭取的
- 用盡自己最大努力
- 相信自己的過程
- 不斷累積的結果
- 不論成敗地突破自己
- 突破難關難關會過
- 縱失敗亦不放棄
- 困難總有它的出路
- 運用多元方法去達成
- 獲得非物質的收穫
- 值得自豪的會心微笑
- 人生不應以半途而廢作結
- 成為喜愛的自己
- 更深入了解自己
- 人生獨特的故事
- 與未來息息相關
「You may restart now。不要糾結在挫敗中,隨時都可以重新開始。而且我們不是由零開始,而是由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之基礎上重新開始。」
雷副校以這番話勉勵學生。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難題,以及解決難題的過程。讓我們培育孩子專注在方法,而不是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