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升中派位時,在一段訪問片中,幾位同學的回應和有趣表情在網上引起了很大迴響,其中有小朋友說覺得讀書是自己的本份,談不上辛苦,旁邊的同學則一臉不以為然,仿佛在說你是認真的嗎?
這也讓人反思,現在香港的小朋友對於讀書學習是抱持著一種甚麼樣的態度?他們喜歡讀書嗎?佔大比數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渴求新的知識原本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能力,而且隨著探索和理解,也能從中獲取喜悅,那麼到底為甚麼,現在普遍香港的學生都不喜歡學習,也不願自主學習?
究其原因,可能是香港的學制問題以及華人社會家庭的側重方向,香港本科教育奉行精英制度息息相關。從升小學開始,孩子面臨著各種測考,為了應付這些測考競爭,課業的負擔也變得沉重。升中學和大學的競爭更甚,面對著嚴峻的競爭,不少家長和學生都會安排課外的補習,額外為繁重的日常學業增添負擔,也讓本來可以很有趣的學習變得結果導向,「求學不是求分數」可能只能淪為空談的口號。
但事實上面對急劇變化的未來環境,人工智能年代的來臨,怎樣的能力才是至關重要?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聯盟 (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 的報告中指出,創意與想像力、批判性思維及解難能力、合作精神及溝通能力,以及運用科技的能力最為重要,但獲得這些能力的前提都離不開一種更重要的能力:自主學習。
甚麼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終生和職業技能,每一個人都需要具備這種能力以應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需求,不論是常規或非常規的學習,自主學習是所有學習的根本。
對我們的孩子而言,自主學習是一種願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特質或態度。這種態度使孩子能夠主動分析自己的學習需求、設定目標、尋找資源、擬定策略,並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培養出這樣的態度,他們的學習之路將會更順利。
為甚麼要自主學習?

A. 重新激發好奇探索的學習動機
香港充滿競爭的學習風氣,為了考試營運而生的「填鴨式教育」,只注重課程內容的灌輸,卻不鼓勵孩子思考「為甚麼要學習」。隨著課業負擔加重,孩子們漸漸將學習視為「別人要我做的事」,失去了最初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如果能重新找到學習的原因,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習動機」自然會被重新激發。
B. 孩子未來持續自我成長的動力

在資訊更新迅速的網路時代,單靠死記硬背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只有培養自主學習的態度,尤其是強化「學習動機」和「閱讀習慣」,才能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訓練他們有效利用各種資源。
如何培養自主學習?

1. 發掘興趣強化初步動力
「興趣」和「好奇」是推動學習的重要動力,但在香港的學制,以及華人社會的家庭中,興趣往往被排在次要位置。家長們通常以「未來有飯吃」作為主要目標,學制也只圍繞著課程出發,使孩子普遍缺乏對自身興趣的發掘,也不因為好奇而去探索。然而,現在開始培養興趣仍為時未晚。父母應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因為一旦他們發掘熱情,那股內在動力將會極其強大,雖然他們好奇的方向未必與公開試和課程有關,但讓他們從中習得「如何學習」,其實比課本上的知識更為重要。
2. 培養閱讀習慣與興趣

閱讀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基礎,孩子可從傳統的書本、電子書以至網絡上找到很多資源,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適量控制遊戲和短片的觀看時間:過多地觀看短影片和遊戲會削弱耐心,因此應與孩子約定使用時間,以便他們能專注於閱讀
- 不要以功利作為閱讀目的:閱讀不應只是為了考試,而應讓孩子從小就明白閱讀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即使書本的內容與課程無關,也應按著孩子的好奇出發
- 從能讀懂的書籍類型開始:讓孩子從他們能理解的書籍開始,獲得成就感
- 結合興趣進行多樣化閱讀:提供多種類型的書籍,引導他們逐步聚焦於感興趣的方向
3. 建立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

習慣是很強大的力量,如果能培養孩子每天都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將能讓孩子把自主學習終身延續,而不會半途而廢。而要每天都能分配到自主學習的時間,良好的時間管理必不可缺。最初家長可協助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使他們掌握自己的進度和效率。當孩子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時,他們便會感受到更大的成就感,也有能效地促進自主學習。
4. 讓孩子知道學習的原因

有很多學生對於讀書和學習這件事,從來沒有想過為何而做。香港的學制讓學生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圍繞課程,但同時這些科目也是學習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擴闊視野,例如兩文三語的學習,有助他們得到在其他國家或跨國企業發展的機會,學習地理、歷史也能讓他們對世界認識更多,擴闊視野和眼界,不同人看同一件事物時,能看到不同面向的原因就在於眼界,所以基礎的知識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某些專注於課程的知識在未來可能未必有用,但由於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的教育制度,故專注於考核的知識是為了讓未來能有更多的選擇權。跟孩子分享這些原因,把這個選擇的權利交還給他們,避免讓他們的學習為了別人的期望,甚或不知為何而學。
5. 鼓勵找尋自我發展方向

許多傳統教育模式並未教導我們如何尋找自己的熱情,因此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自我方向。試著像朋友一樣,不斷回饋彼此最近感興趣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多參加和選擇有興趣的活動,一起討論活動中的有趣之處,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期望。藉著參加不同的活動,孩子將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熱誠,從而促使他們自己學得更多。
結語
教育制度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但仍有一些內在因素我們能改變的。作為父母,如果能以身作則,將可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然而,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許多父母因想做「好父母」,而過於在意孩子的表現,反而給予他們不必要的壓力。放下面子,他們就會從你身上學到謙卑;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陪伴他們,他們也會逐漸明白如何承擔責任。
這將是一段你們共同發現自我的旅程,而非單純的旁觀。只要你願意與孩子一起努力,你們就能共同培養出自主學習能力,共勉!
作者簡介:思語
喜歡逛社交平台,以及看世界不同的新知。
熱愛看書,特別喜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