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教育】營救天空之城?小學以創新體驗週培育孩子「心」命力|《點解生命研究所》

以下的說法有甚麼共通點?

  • 「你還好嗎?」
  • 「不要根據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 「失敗不是你不行,而是這個方法不行。」
  • 「是時候相信你自己了,現在的你早已超越過去。」
  • 「你不必變得跟誰一樣,只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已很了不起。」

理解的話,溫柔的話。

你曾對自己說過理解、溫柔的話嗎?

怎樣才能對自己說出理解、溫柔的話?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張愛玲)

愛過、懂得的人,會變得更理解自己、更能溫柔待己。能理解自己,溫柔待己的人,往往更能理解別人,善待他人。

同理心教育與「心」命力

【同理深空之營救天空之城】帶出的生命信息為:「我與眾不同,我獨一無二,我是珍貴的,我自己」

在2021年起至今,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與生命教育機構合作,連續三年舉辦了集「海陸空」於一身,沉浸式的創新同理心教育,每年選取四年級學生為對象,每次連續四天舉行: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連續三年沉浸式「同理心教育」實踐

首兩年的同理心教育側重於「同理他人」,今年焦點先放在「同理自己」上。全級小四學生化身為「同理深空」的守護使者,透過四天的敘事體驗活動,以正向教育及生命教育為「內容」,在認知、情感、行動三方面,為小四學生裝備有關「WING」四元素——We (同心力);Inside (內在力);Now (此刻力);Grow (成長力),協助學生重啟一對隱形的翅膀——第一隻翼用來「同理自己」,第二隻翼用來「同理他人」,雙翼齊飛,才能保持平衡,得以持續地在天空中振翅翱翔,從而帶出「我與眾不同、我獨一無二、我是珍貴的我自己」之生命信息。

「你還好嗎?」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林秋霞老師為是次活動的主持

//原來是這樣啊。

謝謝你願意說給我聽。//

——《我真的很喜歡你》

與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合作多年的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其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分享了【同理深空】中「深空」的三個深度解讀:

「第一個『深空』的意思是『心胸』,運用了諧音雙關,藉以帶出同理心與我們的『心胸』息息相關。要同理自己及別人,需要廣闊的『心胸』。

『心胸廣闊』是指個人的思想、心靈及態度開放、寬容,這樣的人較願意透過觀察、聆聽、提問、理解等,來接納及包容自己及別人。」

林秋霞老師續說,

「第二個『深空』與一對隱形的翅膀有關。一對翅膀要有兩隻翼,如果只有單翼飛行就會不平衡,下跌墜落,這比喻同理心既要同理自己,亦要同理別人,這樣才能保持平衡。如果人們只是同理自己,沒有同理別人,就會變得自我中心;但如果只是同理別人,沒有同理自己,就會忽略自我。

因此,『雙翼齊飛』的同理心,才能更溫暖地善待自己與他人。與他人連結前,先與自己連結,想要『雙翼齊飛』,首先學習啟動『同理自己』那邊的翼,熟悉如何同理自己,慢慢再掌握如何同理別人。」

至於第三個關於「深空」的解讀,林老師解釋說:

「當化身為守護使者的小四學生與『深空』相遇,便能成功營救天空之城——因為孩子揮動了同理自己及別人的隱形翅膀飛翔,與『深空相遇』,這個相遇正是『心胸傷癒』的歷程。『天空之城』面臨墜落,比喻我們面對生命難關時感到灰心、難過、失落,唯有重啟自己的隱形翅膀 (同理自己及別人的能力),才能飛越困境,自在地於天際翱翔。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及別人生命中的天使,關鍵是:是否意識到自己有一對隱形的翅膀、能否啟動這對隱形的翅膀、有否關注隱形翅膀的飛行狀況等。」

林老師說,身體檢查重要,心底檢查亦不容忽視。自小建立學生對己對人的「同理心」,就是強化內心的重要一環,要快高長大的,不只是身量上,還有在心靈上。

「不要根據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蘇詠思校長在活動中飾演「天空公主」一角

//我不知道你正在生氣甚麼。

但是我懂此刻的你,

一定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心裡非常難受。

所以,我要緊緊的擁抱你。

我會緊緊的、緊緊的,抱著你的心。//

——《我真的很喜歡你》

香港學童的心理健康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因此有不少研究及調查結果指出要正視孩子的「精神壓力」、「心靈脆弱」、「情緒困擾」等狀況。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在2023-24這個學年,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中,有四成學生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為7至10分 (1為最低,10為最高)。受訪學生表示最擔憂的事情依次為「成績退步」、「學習動力低,難以自律」,以及「功課/考測繁重」,近三成學生擔憂「休息時間減少」。問卷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以了解學生的抑鬱情緒狀況。超過一半受訪學生評分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雖然此結果不足以判斷受訪者是否已患上抑鬱症,然而情況令人憂慮及值得關注。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的蘇詠思校長一直致力在學界推動「同理心教育」。她認為「同理心」是價值觀中很重要的一環,因此連續三年制定一系列校內、校外的同理心活動,期盼學生擁有一對「美好品格」與「優秀自學」的翅膀。

「同理心不但是利己的價值觀,亦強調利他精神。這個課題不只在這四天活動中跟學生探索,我們更會連繫不同的學科、課外活動、推廣閱讀等項目,讓學生得以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進一步體會及應用同理心。」

問及為何每年只選取四年級的同學進行這個活動,蘇詠思校長表示,不同年級的學生有特定的成長需要。四年級在群體相處、情緒發展,以至迎向未來的呈分試,不論個人及人際方面也有很大的挑戰,而同理心體驗活動就像一個保護網,有助他們學習同理自己及別人,以支援他們正面及積極地面對這些挑戰。加上,這一屆的四年級是過去在疫症期間,上網課較多的學生,因此希望為他們預備多些群體、小組協作的機會:

「復課後發現這屆孩子在專注力、指令理解及遵從、與同儕的互動上,需要更多時間適應及練習。他們不是能力上的不行,而是需要時間適應重新回校上課的模式。」

「失敗不是你不行,而是這個方法不行。」

學生運用同理心,與同儕積極投入於每一個體驗活動中

//不管結果是做得很好,還是做得不夠好,

有一件事可以確定:你已經很努力了。

辛苦了,好認真的你。//

——《我真的很喜歡你》

這個同理心主題週為孩子提供多元的體驗,分別為「深空劇院」、「深空探索」、「深空逆轉」,以及「深空遠航」。其中一天學生需要以小組形式,合力完成一些「天空挑戰」,讓他們透過一些遊戲體驗探索自己及別人的內心:覺察自己在挑戰不順利時會出現的情緒,繼而探索自己內在的自我形象,並深入反思這些自我形象的由來。

活動最後帶領學生學習思維轉換:「換個看法,從心出發」。思維轉變,內心便會跟著轉變,例如失敗不是「你不行」,而是「這個方法不行」。要讓學生從小學習思維轉換,正正就是「同理自己」的第一步。人生是10%發生在你身上的事,90%是你的反應。「我們最大的一種自由,就是可以選擇如何對事物做出反應。」(查理.麥克斯)

學校的培育統籌劉佩儀主任表示,這屆四年級學生在文字的表達上未必如過去兩屆的同學般完備,但他們是很有心去學習的:

「正如林老師所說,讀書沒有一定的方程式,各適其適才是最出色。這句話成為小朋友很大的鼓勵,這幾天我們發現了他們的藝術天份很高,能運用不同的圖案、顏色、形式,表達自己的心聲。」

當孩子的思維改變了,知道原來不是自己不行,而只是方法不行,他們在學習成效上有明顯的進步,劉佩儀主任說:

「平日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成績未如理想時,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不到,但這個活動不斷提供空間及機會,讓學生探索自己喜歡的方法作自主學習。當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工具、方法時,到了活動第三天,他們百花齊放,滔滔不絕地寫下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同學不斷加紙寫筆記。這一切也令我們師長感到很驚訝及欣慰。」

劉主任看到學生「同理」自己的學習需要後,最後得以:

「由『唔識』到『識』,再到『出色』,全賴同理心的支援。」

如今網上充斥不同的資訊,怎樣運用「同理心」來回應他人,並同時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成為有智慧的網絡使用者?

以下為新聞學常用的「5W Model」來辨別資訊真確性及可信性:

  • When:這些是最新的資訊嗎?
  • Where:這些資訊是從哪來的?
  • Who:誰發佈了這些資訊?
  • What:這些資訊想告訴受眾甚麼?
  • Why:發佈這些資訊的人,是出於甚麼動機和目的?

此外,致力推動媒介與資訊素養的社會企業「火星媒體」,亦提出以「THICK」的方式,來培育一己的媒體素養:

  • T rack the Source (追蹤新聞來源)
  • H eadline Matters (別做標題黨)
  • I nteresting Trap (小心有趣、吸睛的內容陷阱)
  • C alm Down (冷靜一下)
  • K nowledge (用知識看穿資訊謬誤)

在網絡上發表個人想法及創作,看似輕而易舉,卻影響深遠。我們在轉發送訊息前,應先運用換位思考,並詳細考量以下三點,以作出具同理心的回應:

  • 真確性:求證內容真偽
  • 影響性:考慮對自己、他人及社會的影響
  • 責任性:為自己發表的言論負責

「是時候相信你自己了,現在的你早已超越過去。」

校方表示四年級學生經歷四天活動後,不論在學習能力及應用同理心方面均有進步

//每天一直想著:

「要勇敢!」、「別猶豫!」

這樣,當然會很累啊。

先衡量自己目前的能力,再跨出下一步就好了。

不用跨太大,只要你能站穩的一小步,那就好了。//

——《我真的很喜歡你》

除了思維轉換外,讓學生「同理自己」的第二步是培育「心適力」(Switchcraft)。「心適力」由牛津大學心理學權威伊蓮.福克斯 (Elaine Fox) 提出,指的是心理適應的能力——讓心更靈活、適應變動的能力,認識自己的身心、大腦、情緒,提高對周遭環境的覺察、磨練直覺。簡言之,即當我們遇到一些不確定性或變化時,有能力快速地切換,快速地去適應變化。培養靈活心態,讓自己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保持彈性的能力,能改變我們的人生,增強我們的韌性,得以在這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應付自如。

讓中文科主任陳念慈老師感到最震撼的是,四年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正面成長及個人突破。

「這班四年級的學生對我而言很特別的,我教了他們三年,因此我比較熟悉他們。亦正因如此,見證他們在短時間內進步,我更加感動。

經歷疫情後,他們變得沒有自信,習慣了自己一個人完成任務。活動第一天他們表現得較內斂及不習慣鼓勵別人,但到了活動最後一天,他們是自發地欣賞及熱烈地鼓勵同伴。」

陳念慈老師舉例說:

「有一個同學我教了他兩年,他其實是很優秀的同學,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但又對自己沒有信心。活動期間,他在不同的作品中寫下了很多鼓勵及肯定自己的說話,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這些話平日是很難從內向的他口中得知的。

又例如第一天,有一些學生是很害怕主持邀請他們答問題,但被邀請後又很雀躍,去到往後的活動更會自動自覺地做好。這一切畫面也讓我很震撼,因為不是個別一兩位同學,而是大部份同學都是如此。」

對陳老師來說,這幾天不只是在教學生,還是在教老師。

「這四天讓我找回自己的教育初心。我看到鼓勵式的教學,對學生的成長起了很大的幫助。活動中有一句說話很觸動我:『你如何看自己及別人,就會如何對待自己及別人。』這句說話提醒我不要把學生定型,當我們改變了對學生的看法,對待他們的方法也會迴然不同。

看到生命教育團隊運用善意、鼓勵式的教學方法,孩子感受到愛後而有明顯的成長,比起只是追趕、催谷的方法,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能。」

「你不必變得跟誰一樣,只要活出自己的樣子已很了不起。」

活動加入不少自主學習元素,鼓勵學生以多元、喜歡的模式進行學習

//這雙鞋,就算有99個人覺得合腳,只要你穿起來不舒服,那就脫掉吧!

就算所有的人都認為沒甚麼,只要你覺得:「有點痛」、「哪裡怪怪的……」,

就不必勉強自己去忍受那些感覺。//

——《我真的很喜歡你》

四天活動過後,孩子對「同理心」有甚麼領受?節錄部份分享如下:

1. 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

  • 4F呂柏灝:在別人的角度看到他
  • 4E冼樂凝:換作在別人的角度來看事情,或理解他的心情
  • 4E陳芊睿:在別人的立場去想,明白別人的需要
  • 4F黃翊竣:代入別人的思想來思考
  • 4F馮佩琪:代入別人的角色去思想,為別人想像問題,再去幫助別人
  • 4F歐學沂:當你嘗試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和明白別人的感受,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讓別人感到安慰

2. 代入對方的心去感受

  • 4C戴家怡:理解別人的感受,如同身同感受
  • 4E陸韻之:我們要感受他人心的感受
  • 4B陳曉澄: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想別人的心情
  • 4C楊澄:代入其他人的心,來了解他人的感受

3. 關心別人的心靈

  • 4C鄭嘉晴:關心別人的心靈
  • 4F劉彥麟:關心、關乎別人的心理
  • 4E周旻禧:如果有人不開心,你會感受到他的感受
  • 4F林卓姸:有人在你不開心的時候來關心你、鼓勵你
  • 4A歐殷僑:關心別人的感受,我們都是珍貴的

4. 要顧著別人的感受

  • 4B王苡澄:要顧著別人
  • 4A李詩堯:在乎別人的感受
  • 4A凌梓晴:不要只顧自己的感受,也要顧別人的感受
  • 4B黃崇暖:關心別人,還要顧及別人的感受
  • 4A鄺思霖:代入別人的處境,為他人著想及幫助他人
  • 4E劉芷瑜:真心地感受別人和自己的感受

5. 一切從愛出發

  • 4B廖春萌:同理心是一種愛
  • 4B伍樂瑤:同理心是對人有愛
  • 4B劉雨翹:對人友善、有愛和幫助人
  • 4C梁芯悅:偉仔的媽媽,由他出生到成人也沒有放棄他

6. 關於鼓勵與支持

  • 4C張芷潼:一個支持別人的心態
  • 4B邵駿輝:在別人的角度欣賞他和稱讚他
  • 4D賴可嵐:別人的鼓勵,自己的鼓勵
  • 4C李雋捷:包容和鼓勵人,支持他做想做的事情,不要讓他放棄
  • 4E蕭卓瑤:我起步慢,但我跑得快

7. 代入三個「代」

  • 4E孫采翹:代入別人的角色、代入別人的思想、代入別人的感受

8. 一個成長的過程

  • 4C陸睿澤:你會代入別人的長大過程

9. 你如何看待別人的過程

  • 4C蔡瑨彥:一個人看其他人的想法

10. 包容及鼓勵別人的歷程

  • 4C李雋捷:原諒和包容別人犯下的錯誤,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 4F歐學沂:互相鼓勵,不會責備別人,反而為他打氣
  • 4F馮佩琪: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例如玩遊戲,如果別人一直失敗,不要說他爛或笑他,應去鼓勵他

11. 運用身體「三部曲」

  • 4C戴家怡:去感同身受,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用大腦 (思維)、心 (內心) 和手及腳 (行動) 去安慰他人。這是一種愛的表現

12. 珍惜世上所有人

  • 4D楊嘉軒:不要以貌取人,珍貴別人,人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 4B劉爾翹:我覺得自己和別人都好珍貴,大家都像珍寶一樣發光,一樣珍貴

「我們好像對自己太嚴苛了」

你很重要,你是被愛的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作者查理‧麥克斯說,「我們只能看見外面,但幾乎所有事都發生在我們裡面。」《小王子》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亦有同感:「真正重要的東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即便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稱做「紮根」。當在最艱難的時候,真的不要想著太遙遠的未來,努力過好今天就行了。

當你已經盡力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工作已經完成,結果不是你的工作。少問自己「我做得好嗎」,多問自己「我還好嗎」。讓我們一起接納自己的有限與不完美,尊重自己的價值,把個人狀態照顧好,這是我們可以送給自己的,溫柔。

凡用心走過的必留痕——

「我們」不一定成功,但「我們」必然成長。

以利物浦傳奇教練Bill Shankly的話作結:“It may not be perfect, but it is good alre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