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教育】培育孩子與人連結的暖實力:成為真正的「心」林之王|《點解生命研究所》

「你長大後想成為怎樣的人?」鼴鼠問。

「善良的人。」男孩說。

「善待自己是最大的一種善良。」鼴鼠說。

「我們總在等待別人的善意,但是你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善待自己。」鼴鼠續說。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如果說,「善待他人」是人際關係中的選修科,那「善待自己」就是我們人生中的必修科。

與他人連結前,先與自己連結。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聯同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合辦了一個為四年級學生量身定做的體驗式主題學習週——「同理森林」,期望孩子能從小開始同理自己,並在日常實踐中關懷他人,成為能理解、尊重和接納自己及別人的仁者。

同理心,為何要從體驗中領受?

左起: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總監林秋霞老師、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蘇詠思校長、培育組劉佩儀主任

「你有沒有覺得很奇怪?

我們只能看見外面,但幾乎所有事都發生在我們內心。」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一切,從「心」說起。

「2022年的『森林之王』獅子王退休在即,牠要為森林選出一位優秀的領袖,藉以讓森林裡的動物成員繼續幸福地生活,因而展開了四天的『選秀大賽』。

全級小四學生化身為『同理森林』的動物朋友,透過不同形式的生命教育體驗活動,挑選一位最合適的接班者。」

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創辦人及總監林秋霞老師道出體驗活動的故事背景。

林老師分享是次活動的理念:

「為甚麼我們很難以同理心對待自己及別人?為甚麼我們需要有同理心?怎樣才能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在四天的活動中陪伴孩子,以一個『選秀大賽』來共同經歷及領受同理心的力量,希望讓他們明白,真正的森林之王,是理解別人、尊重別人、接納別人、對人仁慈的『心』林之王。」

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蘇詠思校長表示,在現今這個時勢和環境,尤其在疫情以後,同理心是重啟人與人關係的關鍵切入點。

「學生離開了群體生活一段很長的時間,他們也有很多學習上、情緒上、社交上的需要。

回到校園,如常地常規上課未必是最重要,反而他們如何重新建立群體的歸屬感,如何在一個群體生活中重獲愛與關係更形重要。而『同理心』正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同理心,如何療癒受傷的心?

學生們在活動期間用心代入他人的不同處境,有所共鳴,感觸落淚,同儕間彼此扶持勉勵

「你覺得哪一刻的自己最堅強?」

「當我敢於顯露自己軟弱的時候。」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我們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

引用孩子的話:

「我們的心,是一顆脆弱的心、受傷的心、破碎的心。」

林秋霞老師說,

「『森林』還有另一層意思:『心腍』。這是指同理心,是一顆柔軟的心,亦是一種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的『暖實力』。

每個世代也有其獨一無二的艱難,這世代也不例外。孩子形容自己的心有時脆弱,有時受傷,有時破碎,正正如此,同理心更不可或缺。」

她補充道:

「柏拉圖的一句話,可以概括活動的背景及目標——要仁慈,你所遇見的每個人,都在打一場艱難的仗。

每個人也有不容易面對的處境及困難,人與人之間若能彼此理解及包容,相信我們身處的地方,將會多一分善意,多一點溫柔,多一些互助。」

活動期間,學生們時有感觸,身旁的同伴運用所學來扶助對方。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培育組劉佩儀主任對此表示相當感動:

「學生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他們與同儕之間充滿了互相了解的眼神。當中有同學在活動期間有所感動、流淚的時候,看到他們身旁的同學會輕輕地拍拍其肩膀、默默地支持。

過程中即使甚麼話也沒有說,但他們真的做到同理心中的『表達支持』,不帶建議,不帶批判,就是在旁一直支持,安頓對方,讓他們有平靜的心去面對。這些畫面讓我十分感動。」

同理心,怎樣接納不同的心?

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各項體驗活動,同儕間主動鼓勵及關懷他人,掌聲此起彼伏,場面動人

「傷心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男孩問。

「用友誼包紮受傷的心,分擔淚水,共度時光,直到心中重新充滿快樂與希望。」

「還有其他建議嗎?」男孩問。

「不要根據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來衡量自己的價值。」馬說。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蘇詠思校長認為同理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特質。

「我們常常教育小朋友不同類型的品格、美德等,他們能在行為上表現出來,但未必很清楚當中的深層意義。

如果他們能深度掌握同理心,明白別人的需要,能代入對方時,他們的行為就不再是表面化,他們就能從心而發,知道為何自己要這樣做——就是一個理解他人角色、需要和難處的過程,甚至在內心轉化成一種能量,懂得如何適時地幫助別人。」

劉佩儀主任指,情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但以同理心對待孩子,接納他們的處境,有助促進他們的成長。

「當他們與同學相處出現難處,又或在家中遇到一些不快的事情時,這會困擾他們,甚至令他們心中的門關上。但當我們協助學生疏理情緒後,他們的學習會更理想。」

校方認為有系統地推動價值教育,能更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當學生從心而發明白一些態度、美德、價值觀的重要時,甚至被老師看見及表揚他們這些方面的表現,自然會提升他們的內在動機,讓他們更勇於追求個人成就及成長。

同理心,到底是一顆怎樣的心?

活動的主題信息是:「你不一樣,你是見過愛的人,一個優秀的人」

「有時我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男孩說。

「我也一樣。」鼴鼠說。

「但是我們愛你。愛會帶你回家。」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怎樣的「愛」,會帶你回家?

活動最後一天,「同理森林」的新任繼位者,正是能把「愛」(LOVE) 帶給同伴的每一位:

  • L是「Listen」(聆聽)
  • O是「Observe」(觀察)
  • V是「Value」(在乎)
  • E是「Empathy」(同理)

主持點題說:

  • Listen (聆聽),帶來「理解」
  • Observe (觀察),帶來「尊重」                                          
  • Value (在乎),帶來「接納」                                              
  • Empathy (同理),帶來「仁慈」

——能對他人理解、尊重、接納、仁慈的,都是真正的「心」林之王。

讓蘇校長感到最難忘的是學生逐漸改變的過程:

「在外在行為方面,同學積極投入,玩得盡興,認同這些活動對他們的幫助;在作品分享方面,孩子內心有很多說話想跟我們分享,他們不但能準確地表達,更加感動現場的老師,讓我們喜出望外。」

劉主任也有同感,讓她感到最深刻的是生命教育機構導師,一直大大鼓勵他們嘗試,然後熱烈讚賞學生的表現。漸漸地,學生分享時越來越有自信,所寫的反思及心聲也越見深度,甚至當自己被鼓勵後,他們也很想自己的同伴被鼓勵,因此當同伴被讚揚後,孩子往往向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原來當我們打動了學生的心,他們是很樂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心聲,亦很喜歡聆聽同儕的心聲。」

大概就是這樣的愛,帶領迷失的心回家去。

在看不見的地方看見愛

黃騰超老師跟學生分享自己不被媽媽理解的經歷

「我們不知道明天會怎樣。」馬說。

「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愛著彼此。」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蘇校長及劉主任表示,這個活動能在疫症下順利完成,實有賴教師團隊上下的通力合作。

她們舉例說,四年級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分組上很有心思,除了安排相熟的同學一組,以促進他們深度的分享外,亦把較有學習需要的同學安排坐前排,以增加他們的專注程度。

又例如各部門的同工溝通清晰,樂於協調,互相補位,在各項別人看不見的微小地方盡忠,為孩子做多一點點。

此外,活動期間,更邀請了其中一四年級的班主任黃騰超老師,跟孩子分享自己不被別人以同理心對待的經歷,老師現身說法,真誠的分享,打動了很多孩子。

兩位也認為這些表現,正正是老師身體力行實踐「同理心」: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用心為學生付出、溫暖地與孩子同行。

要仁慈,因為每個人都在打一場艱難的仗

學生積極投入四天活動,活動現場表現踴躍

「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你嘆了口氣。

「是啊。不過你看,你已經走了那麼遠。」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林秋霞老師以這句話總結這次活動:

「生活很艱難,但是被愛著的。」

節錄部份孩子對同理心的反思如下:

  • 李儒潼同學:「互相關懷,理解他人需不需要幫助後,再決定如何行動。」
  • 張芷欣同學:「當別人需要幫助,你要先想想他需要甚麼,再去幫助他。」
  • 招諾澄同學:「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如此,我們需要用同理心去尊重他人的需要,以幫助他人。」
  • 禤迪浩同學:「看見人家需要甚麼東西,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獨的。」
  • 鄧浠俞同學:「愛己愛人的關懷。」
  • 蘇俊僖同學:「一種關心、幸福、善待他人的心態。」
  • 吳雨婷同學:「不求回報的。」
  • 丁子洋同學:「關懷別人、關心別人、以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的關愛。鼓勵別人,把大家由滿佈灰色的地方,帶到充滿鼓勵的世界。」
  • 張芊潼同學:「懂得理解、關心和幫助別人,十分優秀。」
  • 梁程程同學:「同理心是一種不同於其他的心,它有活力、愛心、珍惜,還有好多好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