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麼是「犀遊記」?
為甚麼要去「犀」天取「犀」經?
「犀」經中有甚麼秘密?
「犀」經與孩子成長有甚麼關係?
孩子在取「犀經」路上有甚麼領悟?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在一月舉辦全校創意週「犀遊記」,活動改編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以「犀牛」作主角,師生一連四天,前往「犀」天取「犀」經,藉一系列的創意活動,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自我價值感,從而帶出「你很棒。我不是在讚賞你,我是在提醒你」的主題信息。
從「犀牛國」的危機說起

全校創意週「犀遊記」,從以下的原創故事開始:
//從前,在非常遙遠的彼方,有一個由犀牛建立的犀牛國。這個國度過著與世無爭,幸福平靜的生活。就在國民覺得這種日子會一直持續時,突然發現一種讓國家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想像力,正面臨嚴重短缺的危機。
每當犀牛族面臨危機時,只要出發前往「犀天」便可找到解決難題的方法,於是犀牛族長決定邀請四位犀牛勇士及學校師生一同前往「犀天」取「犀經」。前往「犀天」路途遙遠,充滿挑戰,殊不簡單,究竟眾人能否成功而回,如願地拯救國家?//
「英雄旅程」的四個階段

美國著名作家約瑟夫‧約翰‧坎伯 (Joseph John Campbell) 提出了「英雄旅程」的階段:
「一個英雄從平凡世界冒險進入一個非常世界——得到了神話般的力量——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英雄帶著某種能力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和他的同胞共享利益。」
學校的「犀遊記」活動,正是以四個「英雄旅程」作開展:
- 第一天:收到召喚——全校學校從平凡世界,冒險前往「犀天」
- 第二天:闖關歷險——全校學校得到了四位犀牛勇士的幫助及神話般的力量
- 第三天:征服難關——全校學校通過多重考驗後,最後終於取得「犀經」
- 第四天:取得成果——全校學校帶著在路途中學到的想像力及創意,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跟同儕及家長共享成果
想像力是開啟未來的超能力

與學校合辦此活動的生命教育機構Why Not Education課程總監林秋霞老師表示,「犀遊記」主題學習週是為了裝備學生其中一項核心的未來關鍵能力——想像力。
「國際知名未來學者丹尼爾‧品克 (Daniel H. Pink) 曾提到,引領未來趨勢的六大關鍵能力,分別是說故事、設計、整合、關懷、玩樂、重視意義。而這六種能力的共通點是需要運用由右腦掌管的想像力。」
林老師續說,
「人工智能的年代已經來臨。幸而到目前為止,人工智慧能夠駕馭的範疇,仍以理性和邏輯為主,例如西洋棋、圍棋、益智問答比賽等。反之,掌管感覺和圖像的右腦,則不容易被電腦取代。因此,為了讓人類不被機械人取代,如今的教育必需正視、在乎及推廣培育孩子的想像力及創意。」
她指出,想像力是一種「未來觀」,人類需要運用想像力去開展未來,因為想像力是一切創造的起點,
「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創造它。」
從創意中培育自信

「發掘亮點」是蔡碧蕊校長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她認為,發掘孩子的亮點有助提升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樂於成為更好的人。四天的創意遊歷活動,就是不斷為孩子製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看見自己在思維及創意方面的亮點,從而增進他們的自信心。
蔡校長指學生在活動期間如同花朵般燦爛地盛放,充滿自信,讓師長相當有驚喜。
「我會用百花齊放來形容這次的活動。每個小朋友都是美麗的花朵,他們在課室裡思考、表達、分享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分析相當到位,亦讓人意想不到。」她又補充說:「班主任告訴我,孩子的表現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天比一天勇敢,一天比一天願意分享。」
自信的主要內涵包括:看重自己的程度,又稱為「自我價值感」,以及相信自己具備完成挑戰、解決事情的能力,稱為「自我效能感」。這兩部份,共同構成一個孩子看待自己、看重自己、相信自己的自我概念。
甚麼是「犀利」?

校方表示,「犀遊記」中的「犀」有兩個意思。其一為「犀牛」,這種動物是瀕臨絕種動物,取其珍貴罕有的意義。其二為「犀利」,翻查古籍,「犀利」是指「利如犀角」,即物體堅固銳利得如同犀牛角。往後引申為「厲害」,是由衷的讚歎的意思。當孩子自覺很「厲害」時,通常都會呈現「自信」的狀態。這個創意週希望孩子知道自己是珍貴的人,並藉數天的創意遊歷中,發現自己在想像力及思維方面「厲害」的地方,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孩子在活動最後一天,得悉「犀經」的秘密:
大家以為要有「犀經」才可以變得有創意,但其實四天旅程所學的,不知不覺讓自己變得犀利、自信,這就是真正的「犀經」。因此,「犀經」從來都不是甚麼秘笈,也從來都不是靠甚麼犀利法寶。要讓自己變得犀利,靠的是自己日積月累的決心、目標、努力、策略,以及堅持。
吳滿堂副校長深有同感,並指出學生最後明白不是任何外力使一個人變得厲害,真正讓人變得厲害的,只有自己。
「在小朋友身上,我學習到的是他們有無窮的想像力,並能轉化成具體的作品,這正是大人所缺乏的。此外,我亦在這個活動中,看到他們態度上顯著的進步。例如在活動最後一天,很多學生由衷地為自己鼓掌,或當同學分享時,他們會自發地表達對同儕的支持及欣賞。」
對吳副校而言,孩子的「創意」及「品德」的進步,正是他們的「厲害」之處。
孩子:「沒有創意,腦子會變灰色」

六級學生的年齡、背景、喜好各異,但對想像力及創意的想法卻不謀而合,節錄孩子的心聲如下:
1. 創意是可以開創未來的
- 6A徐冰冰:創意是可以開創未來的。創意對推進時代進步是很重要的,人類發揮自己的創意,發明了很多之前的人完全不敢想的東西
- 6A吳見榮:如果沒有創意,就不會製造出改善人類的科技,人類就不能進入新時代。如果有創意,就能製造各種幫助人類的科技,走進科技時代,人類必會進步
- 1D吳柏熹:創意重要,因為有創意就有好的未來
2. 創意促進人類的進步
- 6C陳逸朗:如果人類沒有創意,就只會原地踏步,不會創新,更不會發展得像現今一樣蓬勃
- 4A彭苡喬:如果沒有創意,就沒有發明家。創意可以令生活進步
3. 創意有無限的可能性
- 2B蘇翊藍:想像力能為人類帶來無限的可能性,帶領我們迎向未來,促進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 5E李鴻鈞:人類可以用創意來創造萬物。創意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創意,就沒有我們所有的東西
4. 創意是新思維
- 2C方駿浩:創意是大膽的思考,包了正確的目標和持續的學習
- 3C黃綺琳:人類有腦袋才可以有創意,所以我們的想像力很珍貴。創意是新的思維,要有新的思維,人類或地球才有進步
- 3F張若曦:創意可以為自己或很多人創造價值
5. 創意比知識重要
- 4B陳皓宇:創意比知識重要。先有想像力,才有現在和未來
- 3C林慶鑫: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因為想像力是無限的。沒有想像力,就沒創意,沒創意就沒未來
- 4B孫境澤:想像力是我的世界,由我掌控,可以創造比如今更厲害的科技
6. 創意是趣味的重要來源
- 4D文善彩:因為有創意才能發掘出新事物,創意可以加添我的生活樂趣
- 5D潘俊輝:如果人類沒有創意,每一樣東西都會一模一樣,這樣的生活是很沒趣的
- 3A陶振嵐:人類要有創意,因為人類要創作新事物,世界會變得更美好。缺乏創意的話,周邊的事物都會平平無奇
7. 創意能解決困難
- 4E馮俙姸:當你遇到某個困難的問題,就可以用逆向的創意方式去思考
- 5E李思瑩:創意使我們能透過創新來看待、解決問題、開啟頭腦、增加思想、涉及不同的學習風格和激發集體思維。我認為創意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創意能以一種使人更容易吸收知識的方式,解放頭腦和使人產生同理心
8. 創意有助提升自信
- 2A鄭盼望:創意會增進學生的自尊、動機和成就感,以及創意思考的能力,提升人類新思維及對未來變幻無窮的現象,展現創意和接受人生各種挑戰
- 3B陳子晴:想像力是不常見的點子。創意使人類生活多姿多彩,創意使我變得與眾不同
- 2C朱殷樂:有創意才能發明新事物,創意對我來說重要,因為我不想只抄襲別人
9. 創意讓人快樂
- 3F吳皚若:創意令我變得更開朗、更快樂,又把我的想像力提高了,創造出無限可能和奇蹟
- 2C陳子昊:沒有創意,事情只會一成不變,人類便會感到無聊。在創作過程中,我感到十分快樂
10. 創意讓世界變得美麗
- 1B馮安淇:有創意,事情會更美麗。我認為創意對我重要,因為我喜歡美麗的事情
- 1C潘子軒:沒有創意,腦子會變灰色
蔡碧蕊校長以四個「解」來總結四天活動的重點:
「解鎖、解憂、解困、解難。
我們人生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創意正正是其中一個方法來看待及處理困難。我們期望孩子能從活動中領悟不同的方法,以解決人生中的各樣困難,相信自己是一個能夠『犀利』解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