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視野】高齡化社會:全球即將進入老年潮,銀髮產業是危還是機? | 思語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

「高齡化社會」,又稱「人口老化」,這是指因出生率降低,以及預期壽命延長所導致的現象,如無突發性的大型變動,此現象將成大勢,無法逆轉。香港更提早於2023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預期到2050年,全世界高齡人口會達21億。那時候,全球除了少部分發展中國家外,均步入「超高齡社會」,其中香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更將佔總人口40%,成為全球最大長者百分比城市中的第五,香港人均年齡預期約51.9歲。

全球的超高齡人口統計,人口老化呈現不可逆之趨勢

「老年學」是21世紀的必修學?

一個社會主要是由15至64歲的人口,又稱為「勞動人口」所支撐,他們為主要生產者。這群人口投入生產,創造產值,並且繳稅,促進經濟發展。

勞動人口減少,是人口老化最即時和直接帶來的影響。愈來愈多長者會因年紀增長而選擇退休,令「老年撫養率」(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少名老年人) 不斷上升。以香港為例,在2010年,每1,000名勞動人口撫養172名非勞動人口,但2021年已上升至,每1,000名勞動人口撫養227名非勞動人口。這反映香港的人力資本不斷下降,長遠而言會減少本地生產力,削弱市場競爭力。

當勞動人口縮減,表示政府的稅收基礎會收窄,財政預算則愈來愈緊絀,或會影響長者的福利金多寡,例如生果金等,更可能會削減其他社會服務、友善環境設施配套、退休保障等不同方面的預算,同時對香港公共財政的長遠可持續性構成威脅。

此外,人口高齡化,不僅會導致政府醫療負荷增加,更會為農、畜牧業等食物生產鏈帶來沉重負擔。到 2050 年,要確保每人都溫飽的話,糧食生產至少要比現在提升 70%,否則,世界就會面臨糧食危機。

「老年潮」帶來甚麼機會?

「嬰兒潮」變成「中年潮」,「中年潮」變「老年潮」,21世紀可說是「壯年世紀」,進入「老年世紀」的轉捩點。假如將老人分成65歲到75歲的「少老」、75歲到85歲的「中老」、85歲以後的「老老」,從不同的國際數據中,可以發現85歲以上的「老老」增幅得最快。

美國老年學家肯‧道特沃得 (Ken Dychtwald) 認為,在21世紀,世界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力量,將從年輕人轉移到老人,人們要改變目前以年輕人為焦點的心態和生活模式,以應對未來長長久久的老年挑戰。

近年來,國際社會積極看待老化,甚至認為老年潮也能帶動「銀髮產業」。

例如,荷蘭人已創造了「Gerontechnology」(樂齡科技) 的英文新字,各界也在設計適合長者使用的住宅、通訊、保健、休閒產品,例如遠距醫療、追蹤失智長者的無線通訊器材,帶動另一種經濟成長。壽命延長,代表營養、衛生、醫療、教育、經濟發展有所進步,這是人類的偉大成就。

美國前商務部長彼得‧皮特森 (Peter Peterson),在《老年潮》一書中,以「灰色的黎明」形容老年潮是轉機,只要有所準備,善用老人人力,創造新格局,天亮之後的明天,可以變得更好。

作者簡介:思語

  • 熱愛看書,特別喜歡冷知識。
  • 喜歡逛社交平台,以及看世界不同的新知。